人音版17冊(九年級上冊)全冊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黃河水手歌》一、教學內容:1、《黃河水手歌》 2、《上去高山望平川》二、教學目標:1、能夠對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風格的音樂作品感興趣喜歡演唱,聆聽教材中的西北民歌和根據西北民歌改變的音樂作品。2、能夠用豪邁樂觀的情緒演唱《黃河水手歌》,演唱時努力表現出這首歌曲粗獷豪邁的陜北風格。3、聽《上去高山望平川》體驗西北地區民歌的風格。二、教學重點:《黃河水手歌》三、教學難點:《黃河水手歌》中的裝飾音的演唱及西北山歌風格。四、教具準備:碟片 、錄音機等。五、教學過程:(一)導入: a、在我國黃河陜北、甘肅、陜西等地區,有著悠久、豐富文化底蘊,也流傳著很多優美動聽的民歌,這些作品有著鮮明的明族特色及“韻味”,不同于一般的群眾歌曲和藝術歌曲。b、聆聽幾段西部的音樂片段。(到課外找幾首作品再加上書上的)(二)歌曲教學:1、聆聽作品《黃河水手歌》。①這首作品有什么特點?②作品是民歌中的哪類?③山歌的特點?2、教師講解或補充,再聆聽作品《黃河水手歌》。①難點解決:下滑音、倚音(教師可采取范唱、分析、指導等辦法)②教師范唱《黃河水手歌》。③學生隨著伴奏哼唱旋律(教師學生注意難點的學習)④填詞。(輕聲唱)(三)作品欣賞《上去高山望平川》1、先聆聽作品整體風格。①問題:作品的基本的情緒? 作品是民歌題材中的哪類?②對作品的介紹、分析。《上去高山望平川》是“花兒”中流行最廣、最典型的“長調子之一”,成為河洲大令。河洲,即甘肅臨夏,這里素有“花兒之鄉”的美稱。《上去高山望平川》歌詞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象,以牡丹比喻心愛,的女子,表現了青年男子對心愛姑娘的思念和傾慕之情。《上去高山望平川》為四聲微調式,全曲采用西北民歌中的2、5、6、等典型音列,并以 “2——5”這一四聲音調為契機,推動曲調的進行。2、再次聆聽作品:六、課后拓展部分:結合音樂特點風格找1——2首具有相同音樂作品。(民歌、流行等)七、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一、教學內容:1、《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2.《藍花花》二、教學目標:1、能夠對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風格的音樂作品感興趣喜歡演唱,聆聽教材中的西北民歌根據西北民歌改變的音樂作品。2、聆聽合唱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和鋼琴《藍花花》,體驗西北地區民歌的風格。知道變奏曲形式,并能夠創造性地將一個樂句的旋律進行變奏。3、知道陜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兒”的知識。三、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欣賞《山丹丹開花紅艷艷》2、難點:信天游的音樂風格特點。四、教具準備: 鋼琴 、 錄音機等。五、教學過程:(一)復習:1、進一步加深學習《黃河水手歌》。2、演唱上要求模仿演唱風格和特點。(二)新課學習:1、欣賞作品《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感受作品整體風格。2、問題:①整首作品在音樂情緒上有什么變化?②作品中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3、師綜合學生的回答做進一步介紹作品。①作品曲調采用陜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屬山歌類)信天游歌詞一般為七言兩句體,上句用比興,下句點出主題,這是信天游的顯著特色。②信天游的音樂曲調起伏較大,音調高亢、舒展、寬廣。③作品曲式結構為兼具三部曲式的變奏曲式。 歌曲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 三 部 分前奏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