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版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全冊教案
板書設計:
5、民居與飲食
房子
飲食
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課后反思:
各小組通過調查實踐活動的開展,了解了家鄉飲食的特點,實地品嘗了獨具特色的家鄉小吃,知道了它的特點,嘗試學習烹飪。
6、家鄉的方言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活動,學生了解方言在人民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方言與普通話的對比,了解了說方言的利與弊。
重點:通過學習活動,學生了解方言在人民生活中的應用。
難點:通過學習活動,學生了解方言在人民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活動一:了解方言在人民生活中的應用。
1、教師播放用家鄉方言表現的節目,引導學生觀看。
2、談話交流:同學們,我們是哪里人,是否喜歡家鄉的方言?誰會說自己家鄉的方言?
3、學生交流。
4、引導學生談體會。
活動二:
辯論會:方言與普通話哪個好?
1、對比方言與普通話。
2、小小辯論會。
3、教師歸納總結。
活動三: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
1、引導學生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交流。
2、將其與普通話進行對比,讓學生學好普通話,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板書設計:
6、家鄉的方言
方言親切
說好普通話更重要
課后反思:
通過活動,辯論使學生明白了方言很親切,但學好普通話更重要。
7、多彩的民間藝術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學秦腔,使學生感受秦腔的風格特點,增強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激發學生關注身邊的民族民間藝術,初步感知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初步了解山東的本土文化。
3、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有創造性的參入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扇子、剪紙用品等 2、教室布置:學生小組圍坐,便于討論
教學活動:
一、感受陜西
1、觀看風光片。
2、組織學生討論:說一說你所知所聞的陜西” (山川地貌、風俗人情、文化藝術等)
分組了解,匯報交流。
[名勝古跡]
[陜西名人]
[地方戲劇]
二、學唱秦腔
1、欣賞。
2、簡介歌曲。
3、第二次欣賞歌曲,進一步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教師:民歌手獨特的音色、滑音和裝飾音及方言的運用,體現出濃郁的地方格點和贊美家鄉的自豪感
4、 學生自學歌曲 (學生按小組自學歌曲,教師輔導學生;分組匯報學習情況)
5、重點體驗:襯詞和一字多音的拖腔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現手法。教師:通過教師范唱讓學生體會少了襯詞不好,不能體現民歌的特點;少了拖腔不好,不能體現自豪感,優美委婉的拖腔使民歌更加優美動聽
三、延伸與表現
1、認識招遠的標志,觀賞招遠的風光片。
2設置三個活動小組:音樂組、剪紙組、創編組,讓學生自主選擇,參入藝術活動,深入感受和體驗民間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