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 我們為祖先而驕傲教案
三、課件制作和使用的設想:
把《一些常見中藥及其功效》的課件圖片、《脈診、中醫推拿、針灸療法中醫療法》的演示圖片、 《三國演義》中《華佗為關于刮骨療毒故事 》的 影音 課件、練習課件(填空:祖沖之演算了____;張衡發明了____。為了紀念、表彰他們對世界科學技術的偉大貢獻,國際上把月球表面的兩座環形山,分別叫作___和___。)按使用的順序制在同一張硬盤中。
四、本課時教學的簡短提示與建議:
本課時教學依舊從回顧“四大發明”入手,讓學生在交流感受中加深對祖國四大發明的的認識和情感。同時也達到了反饋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在了解我國古代中醫藥的教學活動中,通過觀看課件圖片,引導學生認識一些常見中藥了解其功效,了解脈診、中醫推拿、針灸療法中醫療法,認識我國古代名醫華佗、李時珍,了解關于他們的一些故事,學習祖先刻苦鉆研、勇于探究的醫學精神。在了解祖先的科技發明的這一教學環中節,以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資料來認識我國古代兩位科學家祖沖之和張衡,了解他們對世界科學的技術的偉大貢獻。通過總結活動讓學生再次感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才干,增進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勵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引導學生通過“課外小調查”了解中華民族在中國歷史上對科學研究作出的重要貢獻。
本課教學設計總體評價與反思:
品德與社會”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回歸生活,課程、教材、教學都強調從學生的生活世界出發,力求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本課教學內容離學生生活比較久遠,知識性也比較強。因此,要在教學中采用學習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形式,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與小組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到合作、交流的喜悅。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以談話的方式引出課題,讓學生在交流中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萌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此外, 本人特地把引導學生了解古老的漢字這個教學環節放在本課時進行教學,以此加深孩子的學習印象。通過借助影視資料、圖片和課本資料,讓學生體會漢字特點,體會出漢字不僅是一種傳情的工具,還是維系中華民族的根,感受我們祖先的智慧。我從教學內容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學生樂于和適于接受的活動方式,讓學生課前查閱圖書資料,并及時向學生提供相關資料,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開展探究。教學第二課時的活動中,老師確定回顧的重點,通過觀看課件錄象的活動設置情景,引導學生回顧中國古老的四大發明,對學生進行效引導。形式上看好象是重復了,但通過這一教學環節加深了學生對祖國四大發明的的認識,同時也達到了反饋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對于第三課時的教學內容,本人主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的角度考慮,而采取了以觀看課件和閱讀課本資料為主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的中醫藥和科技發明。
用學生比較熟悉的情景切入話題,能更快地和學生溝通,采用影音課件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產生為祖國而驕傲的情感。在這三課時的教學活動中,我都從這點著手,側重于學生的參與、體驗、探究、交流、研討等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