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蝴蝶谷》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3份
四、布置作業
1、熟練地背誦這篇課文。
2、抄寫課后2題,每詞兩遍。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來,憑借課文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象,激發學生對祖國寶島臺灣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在讀中感悟蝴蝶谷的美麗景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如何讓學生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蝴蝶頭飾。
[教學過程]:
一、變換角色,導入本課。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到臺灣的蝴蝶谷去旅游好嗎?
2、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哦:老師從小就有個愿望,想當一個“導游”,今天就讓我實現一下,好嗎?(生:好!)好!謝謝你們,各位游客,我們的“陽光號”中國臺灣蝴蝶谷之旅現在開始啦!
(設計意圖:教師轉變“角色”,以“導游”的身份帶領小朋友去游覽“蝴蝶谷”,開始了孩子們的新奇“之旅”,引發了他們的好奇心。)
3、在出發前,導游有問題考考各位游客,看你們對臺灣的蝴蝶谷了解了多少——只有通過這一關,我們的“陽光號”才能順利地到達!害怕嗎?——你們知道中國臺灣是個怎樣的地方呢?(課件出示:口頭填空)
因為祖國的寶島(),氣候(),水源(),花草( ),所以是( )生長的好地方。
4、難不倒大家呀!來,我們一起出發吧!
(設計意圖:出題考學生,其目的在于復習舊知。改變了語氣,更激起了孩子們的好勝心,學習也就更積極主動了。)
二、蝴蝶聚會,用詞精確。
師述:(各位游客:我們中國臺灣的山多,山谷也多。溫暖的氣候,充足的水源和茂盛的花草,的確是蝴蝶生長的好地方。經過一路的“跋山涉水”我們終于達到了目的地。下面就跟著我去蝴蝶谷瞧瞧吧!)
(設計意圖:生動的語言,仿佛把孩子們帶到了“真正”的蝴蝶谷)
1、演示多媒體課件(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聚會的動畫圖)
2、各位游客,你們看到了什么?
3、蝴蝶真多啊,你會用哪個詞來說?(一群群)
師:這些蝴蝶的顏色可真多,真美呀!瞧瞧它們有哪些顏色?
生:有紅的,有白的,有藍的,有紫的,還有綠的,等等。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呀!好,導游小姐又有題目考你們嘍!——誰能用一個詞語來說出它們的顏色多和美?
生:五彩斑斕。
生:五彩繽紛。
生:五顏六色。
相機出示:五顏六色五彩繽紛色彩斑斕
哇!我的游客可真聰明!一下子想出這么多詞語!(把這些詞語送給你們!)
(設計意圖:文本是進行語言積累的絕好材料,在教學時要重視品詞賞句,這個環節的設計,旨在讓學生在課上學到的詞語在反復出現的過程中,可使已有的知識在不斷“投入周轉”的過程中實現“舉一反三”,實現增量、增值。)
4、誰能把剛才看到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聽?能說出來就更了不起了!(點擊課件出示句子: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了不起!
(設計意圖:用這樣激勵性的語言,更能打動孩子們的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5、你們知道蝴蝶們在什么時候來到蝴蝶谷的嗎?它們又是怎么趕來的?(相機出示:飛過、穿過、越過——在這些詞下加點,板書)其實這兒都可以用飛過,那為什么要說穿過、越過呢?請各位游客再欣賞一遍,(播放課件)看你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