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蝴蝶谷》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3份
3、表演誦讀,感受樂趣
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人們為什么都不遠千里、萬里來到蝴蝶谷呢?(因為蝴蝶谷美)你只知道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請大家讀一讀第四段。(學生自由朗讀)
蝴蝶把游客們團團圍住,它們多么好客,多么熱情啊!你能讀出蝴蝶的好客熱情嗎?
“團團圍住”、“翩翩起舞”大家讀懂了嗎?讓我們戴上頭飾來演演看。
師扮演游客,全體學生扮演蝴蝶,師生進行交流:(1)你們都是從哪兒、怎么來到蝴蝶谷的?(2)蝴蝶谷里景象怎么樣,能介紹一下嗎?……
三、指導寫字
你們真是一群可愛、美麗又聽話的小蝴蝶,如果能寫好字就更受人歡迎了,有信心成為寫一手好字的蝴蝶嗎?
出示“茂、刻、撒”
(1)指名讀
(2)動腦筋,想辦法記字形。
(3)記筆順
(4)練習
四、總結課文
這節課我們讀出了蝴蝶谷的多,領略了蝴蝶谷的美,小朋友們喜歡這篇課文嗎?有信心把它背出來嗎?下節課我們來背課文,默寫生字新詞。
點評:《臺灣的蝴蝶谷》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臺灣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麗而壯觀的奇異景象。課文語言豐富,描寫生動,教學時我抓住重點字、詞、句,發揮學生想象,引導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始終以“讀”貫穿全文。首先由問題導入,把學生的視野聚集到問題上,抓住答案中的重點(蝴蝶谷多,蝴蝶谷美)進行教學,層次清晰。二年級學生年齡較小,還不會讀書,設計這一問題,既突出本課的重點,又讓學生能夠在自讀課文時,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在品讀蝴蝶谷多時,抓住重點字詞,如“山多”、“山谷也多”、“一群群”、“這些”等詞體會蝴蝶谷的多,“飛”、“穿”、“越”等詞體會蝴蝶的辛苦,“趕”、“聚會”體會蝴蝶的快樂。充分抓住字、詞、句,品味悟讀。
在品讀蝴蝶谷美時,讓學生想象初步感知蝴蝶谷迷人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多媒體課件直觀、生動的優勢,刺激學生的感官,不斷加深了學生們對蝴蝶谷迷人景色的印象。有了這樣的感性認識,學生們有感情地朗讀句子也變得水到渠成了。理解成語“五彩繽紛”等詞時,我充分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學生的經驗就是寶貴的資源,教學“五彩繽紛”和“五顏六色”時不是直接讓學生說出五彩繽紛是什么意思,而是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說一說蝴蝶都會有哪些顏色,當學生真正感到顏色很多也很美時,自然也就理解了“五彩繽紛”、“色彩斑斕”等詞。教學中我還讓學生先看多媒體課件“五彩蝴蝶飛舞”,繼而提出“你覺得這上下飛舞的,五彩繽紛的蝴蝶像什么?”提出這一問題,是想基于課文,又掙脫課文,讓學生的思緒在想象的王國中遨游。學生各具特色、充滿個性的想象既彌補了閱讀材料成人語言傾向的不足,加深了對五彩繽紛的蝴蝶上下飛舞的感受,又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個性。
最后一段創設情境,通過表演理解兩個詞語的意思,同時引導學生將書面語言內化為自身的語言,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材分析:
課文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臺灣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麗而壯觀的奇異景色。課文語言優美,富有韻律,還具有較強的畫面感,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借助教材,可以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語感,引導學生走進中國臺灣,了解中國臺灣,激發對祖國寶島臺灣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