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教案 (第三冊完整版)
二、 擺一擺:學習構圖。突破難點。
出示準備的各種蔬菜的卡片,讓學生在黑板上擺一擺,歸納總結:
如何擺放畫面才好看?先擺大的主體物,再添小的搭配物。
形狀大小前后搭配,色彩搭配美不美?
三、把黑板上擺放的蔬菜畫一畫。
怎么畫才能表現前后遮擋?
先畫前面的蔬菜,再畫遮擋的蔬菜。
先畫主體物(注意留出前面物體的位置),再搭配其他物體。
四、拓展延伸,學生創作。
加上籃子應怎樣畫?可以有幾種畫法?
教師演示講解幾種籃子的畫法。
提請學生注意:菜裝在籃子里怎樣既可以看到菜又可以用到遮擋的畫法。
籃子外面可以畫些菜以求畫面飽滿。
五、展示評價。
課后反思:本節課的難點沒有解決好,但構圖有進步。有的學生還是存在畫的東西
太小的問題。
第11課節日的餐桌
教材分析:
中國飲食文化,以其“色、形、味、香”馳名中外。在節日里,家家戶戶圍坐桌旁,品嘗佳肴,感受節日的歡樂,是中國節日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教材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為記憶創作的內容,引導學生感知中國飲食文化,體會生活美的情趣。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運用造型元素,繪畫"形美、色美"的中國佳肴。
2、 過程與方法:①在收集資料中發現中國美食很講究"形與色";②在記憶想像中體會生活的美好;③在共同創作中感受合作的愉快。
3、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合作設計一桌美食佳肴;體會生活美。
教學重點:節日美食的記憶想像創作。
教學難點:如何描繪記憶中的美食形與色的細部特征。
興趣點:記憶和欣賞中國地方特色的佳肴美食。
觀察點:節日餐桌上的美食與色彩。
教具準備:課件;準備一張節日與家人一起共餐的照片。
教學過程:
一、回憶節日景象,導入新課。
過節了,嶺南版美術第三冊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哪些活動?
想一想:節日餐桌上有什么美食?味道、形狀和色彩怎么樣?
小組互相欣賞大家從家里帶來的照片,講一講節日秩事。
二、欣賞課件,了解中西美食。
中西美食的比較。
找出中國美食“形與色”的特點及美食照片。
討論中國各種節日美食特點:如中秋節,有月餅,表示團圓;春節有魚表示年年有余等。
三、創設節日情境,設計中國美食。
中秋節來到了,我們每人設計一盤美食,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組合成一桌佳肴。
提示:形美的設計:佳肴及容器。色美的表達。
共享美食:
桌布的色彩怎樣配菜才好看;
各小組怎樣擺設自己的美食?將每盤菜剪下來,分組擺放,看是用對稱式還是均衡式擺設。
各組互相參觀“品嘗”。體驗愉快心情。
課后反思:學生的的造型能力,還是有所欠缺,故以臨摹與想像相結合,才能有一些好的作品出現。總的來說,作業色彩方面進步很大,但創造性還有待發掘。
第12課泥器皿
教材分析:
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感知陶瓷是我國祖先的重大發明之一,它不但是生活用品,也是獨具特色的藝術品。通過動手手嘗試實踐,掌握泥板成型法、盤泥條法和手涅法三種器皿成型法,進行構思與創作,發展形象思維和動手能力,是本課設計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