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教案 (第三冊完整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陶器皿"的形態特征,并能運用"器皿成型"法進行"中空"的器皿構思、制作與裝飾。
2、過程與方法:①在觸摸中感受器皿的造型、質材特點;②在濃度中探索"器皿成型法"③在創作中感受具象與抽象的藝術表現手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①知道中國陶瓷是我國古代重大發明之一,并對中國陶瓷產生興趣;②能發揮想像力進行創新表現。
教學重點:掌握“手捏法、盤泥條法、泥板成型法”三種“器皿成型”法。
教學難點:1、泥條盤高的技法;2、創意構思與創作。
興趣點:1、鍔魚器皿;2、鬼臉器皿;3、小組合作創作一組器皿。
觀察點:器皿的造型、色彩、花紋特征;2、具象與抽象器皿不同的藝術風格。
教具準備:各種器皿,橡皮泥器皿,橡皮泥,課件。
教學過程:
一、欣賞器皿,導入新課。
看看生活中的器皿,歸納出器皿的含義:盛東西的日常用具。
想一想陶瓷是怎樣形成的?課文中《橡皮泥餐具》中哪些是“器皿”?
比一比,古漢代陶藝與現代陶藝有什么異同與作用?(感知陶器皿生活用品和藝術品的特征,從造型、色彩、花紋特點等方面來說)
二、 學習三種器皿成型法,突出重點。
看一看:書上介紹的三種器皿成型法(手捏法、盤泥條法、泥板成型法)能看懂嗎?(欣賞課件演示步驟)
說一說:我喜歡哪一種方法?我掌握了哪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合制作什么泥器皿?
做一做:選擇一種方法設計一個自己喜歡的器皿。
三、 課堂延伸,突破難點。
看一看:現代陶藝與鱷魚器皿、鬼臉器皿有什么異同?(相同:盛東西,不同:具象與抽象造型)
想一想:如何把剛才制作的“器皿”進行添加,變成具象器皿?(動物、植物等)如何抒“器皿”進行“點、線、面”裝飾,表現美的造型?
教師演示“鑲色法”“與混色法”。
四、展示評價。
進行一個器皿展覽,評出最有創意的作品,請說說你是運用什么器皿成型法和藝術手法表現器皿?美在哪里?
課后反思:本課是學生最喜歡上的課之一,重難點全部得到很好的解決。可惜沒有把作品照相存檔。
第14課無敵孫大圣
教材分析:
孫悟空是學生喜愛的神話人物,他那火眼金睛、及七十變的本領引發學生豐富的聯想。教材以這一興趣點,以“無敵孫大圣”為題,以人物形象創作和活動畫頁設計為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剪裁”與繪畫表現的過程中,培養設計意識,發展創新思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感受孫大圣的藝術形象,并運用造型元素、基本形的組合方式表現孫大圣;②運用折、剪、粘貼、繪畫手段,設計活動畫頁。
2、過程與方法:①在觀察中學會"以形觀物、以形表物"的方法;②在欣賞中,找出孫大圣的藝術形象特點;在作業的"變身形象"中找出孫大圣的特征,啟發創作思維。③在合作創作中,探討"活動畫頁"的整體設計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①喜歡孫大圣的形象;②能與同學一起設計"活動畫頁"。
教學重點:能在活動畫頁上表現孫大圣的形象。
教學難點:① 把想像中的人物通過繪畫形式表達出來;②剪、折設計與畫頁人物表現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