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推理教學詳錄及點評
生分別指著我的不同的手,說:敢敢……那只……
師:有的說這只,有的說那只,為什么不敢確定?
師:為什么我們的答案現在是不確定的呢?舉手說。
師張開了右手,做出舉手的姿勢。
生3:因為剛才杜老師把手(右手)開開之后,一直握的這只手(左手)。而且這只手(左手)這塊有粉筆沫。
[生3所說的“左手有粉筆沫”是課上生成的,當時我采取了冷處理,沒有去理會他的說法,其實現在想起來,我可以做得更好,我可以這樣引導孩子:你剛才說什么?跟大家說一遍。讓他跟大家再說一遍后,我進行引導:這個孩子很棒,他能夠自己發現推理的線索,并且能夠根據自己發現的線索進行推理,孩子們,正像我們之前所說的,推理是需要理由的,他真的明白了,但是,孩子們,這個理由充分嗎?這樣做就讓學生對推理有了更高的認識,也明白要想推理出正確的結果,理由是要充分的,是要讓別人信服的。]
師:剛才當我攥著的時候有的同學說在左手里,有同學說在右手里。當我打開這只手的時候,你敢不敢斷定它在哪只手里?
生指著我的左手,異口同聲地說:那只。
[本來預設中,是讓孩子說明因為我們有兩只手,所以粉筆在哪只手里是不確定的,是需要進一步線索的。可是課上由于想提示孩子們舉手說話,結果我在做出舉手姿勢的時候,自動張開了右手。此時也只有隨機應變了。]
師:為什么?
生4:因為剛才這只手打開了,那它肯定藏在這只手里。
[如果老師能夠追問:你為什么這么肯定?就更好了,這樣就能夠讓孩子自己說出,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只有兩只手,不在這一只一定在另一只,可以更加讓孩子明白推理的理由一定是充分的。]
師:因為杜老師只有兩只手。現在排除了一只手,就還剩另一只手。
這就是推理的一個小知識,它叫作排除法。(板書:排除法)
師:當我們排除了一種可能,它就會確定在……
生:另一種可能。
[對這個突發事件的處理,我個人比較滿意,正是我無意的張開了右手,才讓學生發現了排除右手的線索,進行了有效的推理,好像比我直接提供線索更好了,如果老師能夠表揚孩子們自己發現線索,認真觀察的精神就更好了。]
師:好,現在我們玩第二個小游戲。
2、猜猜他(她)是誰。
師:猜猜他(她)是誰。我們經常玩的,誰愿意來玩?
生舉手。師叫到生1。
(游戲描述:師叫一位學生到前邊,這位學生背對著黑板,師在黑板上寫上一位學生的名字,然后等其他學生看過后就擦掉,然后其他同學為他(她)提供線索,只能說這個學生的特點,不能說出他的名字,然后請這位同學猜出老師寫的是誰。)
生提供線索一:她穿著黃色的衣服。
師:好,由這一條線索你有什么想法嗎?
生1:嗯,她是黃顏色的衣服。
師:那你就把不是黃顏色衣服的怎么樣?
生1:排除掉。
師:還需要線索嗎?
生提供線索二:是個女的。
師:又有什么想法?
生1:她是長頭發,不是男生。
師:女生就一定是長頭發嗎?
生1搖頭。
[如果從中再讓孩子給她提供是長頭發還是短頭發,就更好了。]
師:現在你敢肯定的是:她是……女生,而且穿黃衣服。
師:現在能不能確定?。
生1:能,姬美好。
師:對嗎?
生:對!
師:孩子們,她根據大家提供的線索,進行了連續的思考。(板書:連續)
師:剛才大家給她提供了幾條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