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六冊教學培訓
(2)、課內檢查預習,鞏固識記。
有預習,就要有檢查與交流。這樣,學生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展示中不但加深了對所掌握的字詞的記憶,在感受學習成就感同時,也把經驗傳授了同學,并在交流中掌握其它字詞的記憶方法;在互動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學得快樂,記憶也持久。檢查預習時,教師將認讀的生字詞及其要求書寫的詞抄出來,認讀的字注上拼音,田字格中要掌握的字作記號,讓學生先以四人小組交流自己在預習中的收獲與經驗;再讓學生進行認讀,認讀后交流必須注意讀音的字,并說說如何記住它的讀音;最后說說自己喜歡的字是如何記住它的字形的。這樣資源共用,學生能夠取長補短,識記也比較容易。
(3)、結合閱讀理解,加深記憶。
對一些由生字組成的詞,不少是書面詞語,學生剛剛接觸,因此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即在閱讀理解時結合具體語言環境引導形象記憶,在引導學會運用過程中提升記憶。這樣,學生不易回生,也不易產生錯別字。例如《用冰取火》中的“徘徊”首先可以讓學生查字典理解本意:其一,指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其二,比喻猶豫不決。然后讓學生找出文中帶有這個詞的句子,理解指的是太陽老掛天上的意思。接著讓學生說說記憶這詞的方法,其一可以根據字形與字義記憶,其二可以通過運用記憶。再引導學生懂得這詞在哪些環境中可用。一是可以用在人與動物焦急時候來回走動,二是描寫做事下部了決心時表現出的心情。最后讓學生運用這詞來說說句子。這樣,學生記憶深刻。
(4)、課后書寫練習,形象記憶。
一般情況下,每教學一篇主體課文,教師都會布置學生書寫生字詞的練習,這也是鞏固識字的途徑之一。書寫中,復習讀音,掌握字形,理解用法。因此,教師不要強迫學生機械式的書寫,更不要多遍重復,若這樣,學生往往會產生物極必反的現象——不耐煩,甚至想出辦法應付。教師應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讓學生在興趣與快樂書寫。這就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讓他們有個伸縮的空間,也就是說,不要對全體學生一樣對待,統一布置,而應針對學生自己感受的字詞重難點,進行有重點地自由選擇書寫練習。即:先對已經熟練掌握的生字詞看中進行識記字形,想中溫故用法;然后對還沒掌握的生字詞進行抄寫,抄寫前回憶詞在文中的意思或用法,然后對生字進行從結構、部首、筆畫順序重新形象記憶,把字形鑲進腦海,再把整個字寫下來,千萬不可一筆一畫的看與寫。例如《“這個規矩不能有”》中的“悶”,就應先理清它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外門內心,形象記憶人被關在房門里,心情煩悶。然后把整個字形記起來,再一氣呵成寫下來。對不懂掌握的字寫到自己認為會寫為止,一遍也行,兩遍也可。過后應該自主與同學交流聽寫,直到會了為止。這樣,學生寫得輕松,學習的主動性也提高了。
(5)、單元進行滾動,溫故知新。
學生的識字量是有差距的,識字能力也存在著差別。在識字過程中,要本著字不離詞的原則,以詞為單位進行識記,不專門對字進行反復認記;不要求對生字的掌握一步到位,允許在滾動識記的過程中逐步學會。所謂“滾動”,就是針對學生在每一主體課中容易錯的或不能掌握的字詞,在整個單元主體課文學習過程中(也可以在不同的單元組中),分別用不同時間進行歸類、練習、檢查,在歸類中辨析,在練習中鞏固,在聽寫中掌握字形,理解詞義,甚至發現字的識記方法或用詞的訣竅。例如北師大語文第六冊,學習完第一、第二主題單元后,就可以作一個歸類聯系。“托”表示手的動作,從這兩個主題單元找出它的朋友。(抽、抖、挽、摘、扯),辨析它們異同,再給這些朋友找出它們的伙伴——組詞。生活中,你還認識哪些與手有關的動詞,請說出幾個。這樣的滾動,學生不僅鞏固了識字,而且在比較中發現如何根據不同意思鞏固識記生字,從而減少錯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