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六冊教學培訓
列出父母作息時間表、制作家庭檔案(1單元)、借書經歷、介紹好書(3單元)、小動物(4單元)解決難題、想象故事(5單元第56頁)、寫石頭(6單元)、寫廣告(7單元)、互評優點(8單元)、觀察驗證天氣諺語、有趣現象(9單元第96頁)、續編《炮手》、愛心助人計劃(10單元第106頁)、寫信(11單元第116頁)、想象習作《走進大森林》(12單元第131頁)。
全冊11次習作可根據教學情況做選擇,不適宜當地情況的,或學生不感興趣、無話可說的可以不做,也可以換內容,還可以安排成大小作文形式。習作不要成為學生的負擔,選做的題目應尊重學生,不要強求一律。
★★★關于三年習作教學,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一、寫作教學新理念的核心是還原作文的本來面目。從“課標”第17頁“3.關于寫作”的教學建議的第一段就可以看出來。
1.“課標”說: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
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這些體現出寫作是生活的需要的思想,作文本來就是如此。請問那一個人一輩子只是為了考試才寫作呢?
2.“課標”說:寫作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這說明寫作教學不能離開語文素養的全面培養,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是寫作教學之本,絕不能為了學作文而去教作文。
3.“課標”說: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就是說作文本來就是學生自己的事,一切要為學生服務。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離不開語文素養的全面培養和提高,作文要為學生服務,這三點是作文的本來面目,應該是我們的作文教學首先考慮的問題。過去的作文教學恰恰在這三點上出了問題。
二、要按第二學段習作課程目標去做,特別是前三條。一是“增強習作的自信心”;二是“能不拘形式地寫”;三是愿意“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與此相關,建議不要用街上買的作文書為標準評價學生的作文,而要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能寫。所以,在一段時間里應該是只要學生能寫就是好作文,不要怕說不清楚、語句不通。學生說不清楚,語句不通,就先說后寫,讓他先口頭說一說再動手寫。沒寫好,修改修改,也用“口治”的辦法,先讀后改。 經常讓學生自己展示自己的習作,體會自己的成功,學習別人怎樣寫。
三、每節課前進行兩分鐘自由式口頭作文。先說后寫是作文教學,特別是中低年級作文教學的一個基本方法。怎么說就怎么寫是學生學習寫作文的基本方法。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不僅幫助學生怎樣寫,而且互相交流啟發可以擴展思路,有利于學生選材。所以不僅僅是課前說兩分鐘而已。
每節課兩分鐘口頭作文,不但是作文課,而且每一節語文課開始前都讓學生說兩三分鐘的口頭作文,內容不限,接著是師生的簡評,總共在五分鐘鐘之內。有時干脆把三分鐘準備時間也用上了。可以輪著說,這樣在每節課前輪到誰了他就會準備。在開始時可以鼓勵大家積極說,提前讓大家準備準備。
葉圣陶先生說:“話怎么說,文章就怎么寫。”這樣有利于發展思維,有利于學生加工、組織、整理自己寫作的素材。
四、話怎么說就怎么寫。葉圣陶先生說:“話怎么說,文章就怎么寫。”這樣有利于發展思維,有利于學生加工、組織、整理自己寫作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