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六冊教學培訓
1、扣詞——感受語言美
對一些語言文字優美的詩歌及其記事散文,或抒情的景狀物文章,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擯棄一些無謂的細分析,深解剖,而是要善于指導學生緊扣語言文字的朗讀,借助聯想,再現形象,烘托氣氛,,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鮮明、簡練、形象,掌握語言的結構美、色彩美等,使其對字、詞、句獲得整體的感知,并能學會運用。例如北師大語文六冊《禮物》一文,在整體感知詩歌記敘的是親人送我禮物,我從禮物中懂得了含義之后,就可引導學生緊扣“自然、生命、時間、博大與精彩”這些詞理解,聯想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感受父母的愛似春雨滋潤心田含義。然后琢磨讀的方式把這愛的情感表達出來,自己再嘗試著讀,最后在交流朗讀讀中感受整篇語言的所浸透的親情與詩歌的結構美。
2、抓句——品味描寫精妙。
語段是由句子構成的。而句子又是由最小單位的詞組成的。三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抓住關鍵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引導學生從句入手,品味人物言行舉止、心理活動、外貌環境描寫的精妙,是通往理解語段內容的途徑,也是把握文章整體內容的基礎,更是學會運用語言的主渠道。學生在品味中,既能了解句子意思,欣賞到用詞精妙,更能進入人物內心世界,感受人物的精神境界,感受自然的美妙,從而陶冶情操。例如北師大語文六冊《美麗的小興安嶺》,在引導學生感知作者分別寫了四季的小興安嶺的美麗后,就“春”的小興安嶺,重點引導學生朗讀“小鹿在溪邊散步。它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在朗讀中引導學生抓住“散步、欣賞”這二個動詞品味,感受動物具有人性美的同時,理解描寫的是春天到來的時候動物悠然自得融入自然情景,讓學生也感受了對動物的描寫采用擬人寫法更能吸引人,更能體現人與動物的和諧與自然的美好。然后按這種抓句扣詞的感悟方法,圍繞“夏”“秋”“冬”段落中重點的自己又喜歡的句子去理解品位,爭論評議,朗讀感悟。又如北師大語文六冊《“這個規矩不能有”》,引導學生通過抓住彭總與警衛人員的對話朗讀(第五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朗讀中重點品味“?”與“!”運用準確與精妙,在感受彭總說話語氣的同時,既能感受他的個性,更能感受彭總以身作則,不搞特殊化的精神品質。突破了這重點,前面事情的原因就容易理解。這樣閱讀,學生不但能把握重點,還能從重點內容朗讀中掌握對話的表達方法。
3、悟境——領略意境美
小學語文教材中具有典型意境的文章很多,或明朗,或朦朧,或恬靜,或悲壯。教學中,教師重點指導學生通過品味的基礎上進行朗讀,展開想象,體會其中蘊涵著的優美雋永的意境。例如北師大語文六冊《山溝里的孩子》第二自然段,描寫的是天還沒亮山里孩子走在上學路上的情景。這里有兩個意境,其一是環境幽深的朦朧美,另一個是山區孩子的樂觀向上,不怕困難的精神美。為了讓學生領略這意境,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先整體交流預習中知道的課文內容——描寫的是山里的孩子們起早貪黑地去上下情景。然后引導學生直奔第二自然重點段,感知自然段講的意思;抓住“走過、翻過、擁抱”及其三個“變”感悟上學路途的的遙遠及其隨著時間推移景物變化由朦朧——恬靜——清晰——歡快的情景,從而感受孩子們上學的不畏路途遙遠;最后觀察畫面,引導學生置身意境中,教師通過畫外音,引導學生行走在夜色朦朧的山間小路上,感受山區孩子起早上學,天空在孩子的腳步聲中醒來;再通過談自己感受,交流朗讀基調——聲音輕柔,速度稍慢,重點詞應重音輕讀,進行有感情朗讀,學生不但能在反復練讀中領略意境的美,還能掌握閱讀方法——“感知自然段意思——理解重點詞義——進入意境進行想象——把握基調感情朗讀”,自己學習后面的自然段內容,達到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