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六冊教學培訓
(6)、每次作業一查,養成習慣。
我們知道,作業中常涉及一些生字詞的運用。因此,每次作業完成后讓學生用幾分鐘時間自己查一查,看看自己書寫全對了沒有,若沒錯別字,給自己畫上一朵花,若有錯的,找出原因后更正。剛開始老師進行提醒,就是在收作業之前問一問是否檢查,然后巡視中督促更正,教師在改正作業時,要注意學生修改的錯別字,注意錯得多的字記下來,以便在“單元滾動”練習中比較分析。這樣持續到學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作業一查習慣。學生在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既能減少錯別字出現,也提高識字效率。
(7)、每日進行一比,豐富詞匯。
三年級詞語教學是重點,為了讓學生既能識,能寫,更能用,北師大每單元“語文天地”的“日積月累”設計了一系列“加點字應注意什么”以及“比一比,組成詞”的練習與主體課文配套。因此根據教學內容,每日進行一比,就是結合“日積月累”中的“比一比組成詞”練習,教師組合同一單元的主題課文或幾個單元組學習過的形近字、形聲字或同音字讓學生進行比較,比較中認清字形讀音異同,用法的區別,再擴詞,甚至用一用,(也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與組合,教師再根據學生提供的內容修改補充,讓學生當小老師進行評改。)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鞏固識字又豐富詞匯。例如北師大第四單元組的“語文天地”比一比組成詞四組“從叢 坪評 靜凈 搏博”既是形聲字,也是同音字,根據字形特點,讓學生自己從一到四單元中尋找類似的字,進行歸類,練習、運用。在學生動手操作過程中,不但區分了字形、詞語的運用,而且也鞏固了識字。
(8)、輪流做個醫生,診斷錯字。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枯燥而又形式單一的識字練習,不但造成學生心理負擔,而且生字會迅速回升。因此,讓學生當個診斷錯別字的醫生,在培養學生責任心同時,還能培養學習的細心,從而減少錯別字。具體途徑可以讓學生彼此交換作文與作業,比賽誰的責任心強,誰的心細,這樣學生在檢查作業,瀏覽習作中注意去尋覓發現,從而共同提高。除此之外,在班級的板報專欄設個診治所,定時抄出存在于學生詞句練習中出現的錯字,讓學生在指出書寫中的錯別字同時,識字能力得到提高。
2.關于詞語學習。
在五冊教材的培訓時,我們強調過,中年級是培養學生理解詞和句的能力的重要階段。升入三年級后,由于閱讀量增大,閱讀面拓寬,大量書面語匯進入學生視野,原有的口頭詞語不能滿足閱讀和表達的需要。因此,詞語教學成為重點。要指導學生學習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理解,逐漸學會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點詞句,進而理解課文。在理解詞和句的基礎上,還應重視詞和句的積累與運用,指導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良好的語言習慣。
怎樣理解詞語?這是有很多方法的。大量的書面語匯應該隨課文學習。教材中提供了聯系上下文、聯想熟悉的事物、想象、查詞典等學習詞語的方法,學習生字要和學習詞語結合起來。課文中不少書面詞語,比如“鄙視”“洗劫”,學習時應該字不離詞,詞不離句,不要孤立地認字、寫字,也不要孤立地考查生字的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