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六冊教學培訓
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當需要借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采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但要注意的是:(1)范讀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啟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因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必須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讀。一節課中范讀不能太多,要盡可能多地留些時間讓學生自己練讀。(2)慎用齊讀。齊讀雖有造聲勢、烘氣氛之妙用,但也是“濫竿充數”和產生唱讀的溫床。(3)每種形式的讀放在不同的環節,它的作用又有區別,如范讀與學生的試讀,先后次序互換一下,它們各自所擔負的任務、執教者要體現的目的意圖也就不同。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節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
★★★最后,學會質疑
要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要教給學生質疑探究的方法:抓難點、重點質疑探究,抓住矛盾處、異常處質疑探究,抓住文題質疑探究,抓住文章首尾質疑探究,抓住文章中反復出現的詞句質疑探究,還可抓住插圖、標點、修辭等等進行質疑探究。
尊重學生質疑時表現出來的差異,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通過比較鑒別,學會質疑,學會帶著問題閱讀。
哲學家麥克克德說過:“惟一愚蠢的問題是不問問題。”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質疑問難,是獨立思考的結果,是思維能力發展的體現,更是主動學習的標志。除此之外,學生的質疑問難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的疑難點,使之針對實際進行修訂教學目標,切實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減負提質”的目的。那么,如何激活學生的質疑問難呢?
(一)、讓學生敢質疑問難
課堂上教師不是主講,主問,更不是主宰,而是主導。落實教師主導的關鍵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予學生“問”的空間,提供“問”的機會。放手讓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空間里成為“問”的主體,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學完《田忌賽馬》一課,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自由組合,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演讀,然后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各自把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在這其間,教師把自己當成普通的學生一員,參與學生中的討論,簡單的問題小組解決,發現有爭議性或難的問題再讓小組共同提出來,全班爭議解決。這樣一來,眾多學生不但毫無顧慮,敢于質疑,而且問題針對性強。有的學生可能就會提出,如果齊威王的上中下的馬都比田忌的每等馬快多了,孫臏的辦法能行?這問題就會將學生吸引住,令接近尾聲的課激情燃起,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深入理解課文同時,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二)、讓學生愛質疑問難
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個性心理也存在差異,因而產生的疑難問題也不盡相同。然而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不難感受學生無問題現象卻困擾著我們。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總是擔心害怕提出的問題得不到教師的肯定和同伴的贊同,甚至遭到嘲笑。所以,出現有“疑”而不問,有“問”而不積極答。要讓學生愛質疑問難,其主要途徑之一就是把合理評價與賞識結合起來,與此同時,向學生講清質疑問難的重要性,讓他們真正知道疑是求解的前提,是理解的要領,是掌握知識的渠道。小學生好勝心強,合理評價與賞識能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自己寄予很大的期望,從而激起學習的積極性。正如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研究表明: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正確的評價和適當的表揚,能夠強化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行為,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對學生合理評價與賞識,就要善于發現和抓住學生質疑中的每一個微小閃光點及時激勵。例如: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新穎、深刻并有價值,教師不妨用夸張的口吻贊揚:“太棒了,這樣善于思考與發現問題,未來的你一定能走進探究自然奧秘的行列!比魧W生提出的問題是課堂討論的,教師應給予充分肯定:“你能積極提出問題很好,但這個問題課堂上以經講過了,你想讓誰幫助你?”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不成問題,教師多用商量的語氣建議:“這個問題是否這樣提或你再看看書好嗎?”這樣,讓學生在你合理評價與賞識的親切語氣中,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從而促使他們更加自尊、自強、更加發憤學習————愛質疑問難,品嘗成功的快樂。例如:《蘇珊的帽子》一課講讀五自然段的時候,一位學生冒出一個問題:夏天都戴帽子不熱?看,圖上畫著呢!況且,全班同學那么聽話?教師聽到了,教師怔了一下后說:“噢,你真會發現,圖果然表現的是夏季,同學們來討論這同學的問題。無疑,賞識成了催化劑,在這個同學影響下,十幾雙小手舉了起來,學生提出了不少問題,學習達到了最佳的學習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