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六冊教學培訓
4、品讀—— 體會情感美
在閱讀理解中,感情朗讀是搭起通往文本并與作者情感交流的橋梁,因此,注重引導學生在品讀過程中體會情感美十分重要。例如教學北師大語文六冊《平分生命》一文時,在感知課文記敘的是一個年僅10歲的男孩當得知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妹妹急需輸血而醫院缺少血液時,勇敢地獻出了自己的鮮血并要與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后,讓學生找出最感人的內容——第四與第七段,學生自己先嘗試讀,在讀中感知兩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然后比較表達的異同,從比較中感悟出男孩神情與動作前后反差:害怕到興奮不已。再細細地品讀,揣摩重點詞語(神態與動作)在表達情感的作用:男孩的心理變化一切都是對妹妹深深的愛。接著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讀出來。這時候的讀,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體驗,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就可以按他們自己的感覺讀。在這環節中,教師應進行示范朗讀,讓學生在傾聽中感悟,感悟中評價,評價中找到自己朗讀的差距,在模仿中改正。然后引導學生進入畫境中,把自己當成是男孩,展開創造想象,深入人物內心,真正入情入境,把為了妹妹表現出的那份勇敢讀出來。最后前后貫通,分角色朗讀男孩與醫生的對話,這樣,學生真正體會到:濃濃的親情盡管平凡,但能創造奇跡。這種親情是多么可貴啊!從而使語文教學達到文道相通的完美境界。
5、理序——體驗情節生動。
情節是文章的血脈,引導學生的心融入文章的血脈中,學生心就能與作者心融為一體,隨著血液循環而感受文章表現的喜怒哀樂,這樣學生不僅體驗情節生動同時,還能培養學生愛讀書,提高運用能力。例如北師大語文六冊《春天的雨點》,這是一篇篇幅比較長的課文,它借春雨講述了一個老師與學生之間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故事貼近生活,淺顯易懂。根據教材特點,就可以采用理出記敘順序,體驗情節生動方法引導學生感悟師生情。在整體感知時,讓學生交流從預習中你知道了什么,在學生紛紛匯報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進行歸納事情全過程“挨批——補課——專心——送歸——感動——送傘”,然后復述事情經過,再說一說你最喜歡的情節,談一談這情節中你對人物的感受,為什么會有這樣感受?讓學生在交流與傾聽中,發表自己的見解,再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設身處地地進入情景,感受師生真摯的情感像綿綿春雨,使人溫暖、感動。與此同時,也初步感受記事要有一定順序,情節生動是扣人心弦的要領之一。
朗讀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語文閱讀教學在實施最基本的教學過程“整體——部分——整體”中,要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感悟中理解,理解中領悟作品表達的感情,從而讓學生情感與文本、與作者融為一體。要達到這目標,讀應貫穿始末,特別是感情朗讀要到位。但學生理解的層次性,基礎不一樣,理解文章程度不一樣,因此,教師應正視學生的差異,把握好朗讀訓練的重點,弄清感情朗讀語段中速度、語調、感情色彩;再根據課文的特點,由淺入深、由點及面,讓學生體會作者感情,引起心中共鳴,做到“文未出口先有情”,提高朗讀水平。
(二)、分層訓練,讀落實處。
就學生而言,對語文的理解是有不同水平的。一般有三個層次,其一,對字面的理解,通過瀏覽全文,能初步理解文章寫的是什么;其二,對文章內涵的理解。通過進口重點詞句,深入讀書,不但能分析、概括全篇內容的要點,還要能綜合地感受思想內涵,創造性地表述課文內容。其三,通過文章的語言所表達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情感,達到作者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的共鳴。然后延伸實踐。由此可見,語文教學中的理解很重要,不能只停留在理解階段,教師要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不同層次的訓練中感悟語言,在感悟中觸動學生的感情,使之動情,觸及心靈的動情了,從而令感情朗讀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