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六冊教學培訓
三、評價方式
1.關注過程。
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是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要靠日積月累,熏陶感染,要靠循環往復,長期培養,因此,我們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學生的成長過程,關注他們在語文學習中的情感體驗,關注他們如何學會讀書、思考、質疑,如何查詢資料、探究討論、表達交流,如何與人合作,如何運用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教師還要關注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創新意識的樹立。從關注過程的角度出發,就會容許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會給孩子寬松和諧的足以成長進步的空間,會給孩子更多的方法的指導、思維的啟發
2.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發揮教師的創造性,結合當地情況和自身條件,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益、合理的組合、調適。
3.正確把握教材編排意圖和特點。
以寫日記為例。教材在三冊13單元的金鑰匙中由丁丁提出:我有一個小本子,我經常在上面記下我看見的、想到的事。時間長了翻一翻,覺得很有意思。引起學生對記事本的注意。接著,16單元學習了《松鼠日記》后,在金鑰匙中丁丁又一次提出:你會寫日記了嗎?寒假里寫幾篇日記。正式提出寫日記的要求,而且由課文給出了具體的格式。到了四冊,2單元的金鑰匙中,丁丁、冬冬用對話的形式提示了日記的內容:可以寫自己的事,也可以寫周圍人的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到教材的這個特點:所有的學習內容及要求是自然引出,不做指令性的安排,以使學生感到進行的活動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而不是教材或是教師布置下來的。這種編排就要求教師要整體把握教材,整體進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