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案
2 3 2 3
28和42的最大公約數是: 42和28的最小公倍數是:
2×7=14 2×7×2×3=84
(2)揭示課題:我們現在來比較一下,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板書課題: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比較)
(3)出示留空的表格。
先讓同桌的學生互相說說,再點幾名學生談自己的看法,最后歸納填表。
(4)看表上的不同點回答。
為什么它們在計算時不相同?
使學生明確:①因為兩個數最大公約數只包含這兩個數全部公有質因數,所以只把這兩個數全部公有質因數連乘起來,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數乘起來,就得到它們的最大公約數。②而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不僅包含這兩個數全部公有的質因數,還包含它們各自獨有的質因數,所以要把這兩個數全部公有的質因數以及各自獨有的質因數連乘起來,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數和商乘起來,就得到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5)嘗試練習。
做教材第80頁的“做一做”,然后點幾名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做的。
三、課堂實踐
做練習十六的第2題。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異同點。
五、課堂作業。做練習十六的3、4、5、6*題。
后記:
4.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第一課時 分數與小數的互化(一)
一 教學內容
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一)
教材第97頁的內容。
二 教學目標
1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和小數互化的方法,能熟練、正確進行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2 .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三 重點難點
理解和掌握分數和小數互化的方法。
四 教具準備
投影。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填空。
(1) 0.7 表示( )分之( ) , 0.09 表示( )分之( ) , 0.125 表示( )分之( )。
(2)0.3 表示( )分之( ), ,寫作
老師小結:小數實際上是分母為10 、100 、1000 …的分數的另一種形式。
提問:還記得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嗎?分數的基本性質呢?)
(二)教學實施
出示例1把一條3m 長的繩子平均分成10 段,每段長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 段呢?
( 1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后請用小數表示計算結果和用分數表示計算結果的同學,分別板演到黑板上。
①3 ÷ 10 =0.3( m ) ②3 ÷ 10 = ( m )
3 ÷ 5 = 0.6( m ) 3 ÷ 5 = ( m )
( 2 )提問:通過剛才同學們的計算, m 和0.3m 有什么關系?(0.3= )
( 3 )提問:能不能把小數直接寫成分數?如果能,怎么寫?
學生討論,并試著完成教材第97 頁的“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