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湘教版)
唱一唱
師:那我們就讓風姐姐將我們的美好祝愿帶給中國臺灣小朋友吧
1=c — d 2/4
1 3 5 6 5- 6 5 4 3 2 - 1 - 6 - 1 - 5 - 1 6 6 6 1 5 5 5 6 4 3 2 1 -
引導學生從內心的情感出發,將自己想象成風兒,把祝福吹到中國臺灣,進一步體驗 "u" 的發聲方法,有正確的歌唱姿勢。
三、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用熱情歡快的聲音學會演唱《折紙船》,并能從中感受大陸與臺灣同胞團結友愛的真摯感情。
2、聽賞《小背簍》《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小螺號》三首聲樂作品,其中包括音樂知識、人聲的分類。
3、能感知童聲、男聲和女聲三種人聲音色的特點及表現力,并能分辨其音色。
教學重點:
教學準備:錄音機、彩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折紙船》
二、活動導入
創設一個“吹紙船”的游戲,紙船漂在水中央,我們要把它“吹”向中國臺灣島。
不能太用力,否則會把紙船吹翻,只能均勻地、連貫地吹,以這種方式訓練學生的氣息控制能力。引導學生唱《風兒的歌》。
1、聆聽歌曲
教師邊折紙船邊唱歌
2、感受歌詞
( 1 )“拍電報”
a) 師:我們還可以用電報的形式,將要說的話傳送給他們。
x x x x │x x x │ x x x x │ x—││
小小 手兒 巧 又 巧 手兒 巧又 巧
折個 船兒 搖 呀 搖 船兒搖呀 搖
教師把以上節奏給學生帶讀,把節奏把握好,并加入手上的動作
學生創編根據節奏編歌詞
( 2 )師生互相合作朗讀歌詞(重點體會歌曲中的領唱與合唱)
( 3 )體驗旋律
a、律動:教師唱歌曲,學生拿著小紙船律動
b、學唱:教師彈奏旋律,學生根據聽到的旋律學唱歌詞
c、分組分句學唱:
教師把自學的分一分,然后練習
然后交換他們自學的結果,教師與學生合作演唱
學生推薦一人領唱,教師與學生合作演唱
加入表演
4、鞏固歌曲,升華情感
邊唱邊把自己對中國臺灣小朋友的祝愿寫在自己的小船上。
三、課堂小結
每位同學都希望能用我們自己的小船接來中國臺灣的小朋友,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臺灣一定能回到祖國的懷抱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聽賞《小背簍》《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小螺號》三首聲樂作品,其中包括音樂知識、人聲的分類。
2、感受人聲音色的特點,并能分辯出童聲、男聲、女聲。
教材重點與難點:
能感知童聲、男聲和女生三種人聲音色的特點及表現力,并能分辨其音色。
教學準備:
光盤、鋼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上課
音樂禮儀
二、復習《折紙船》
體會歌曲情感,并表演唱
三、導入新課
我們經常通過看電影、電視、廣播聽到不同的聲音與人唱歌、你們聽到哪些。。。。。。
音樂知識:
1、 人聲的分類:人聲一般可以分為童聲、女聲、男聲三大類。
童聲:少年兒童在變聲期前的聲音。
女聲:是指成年女子的聲音。
男聲:是指成年男子的聲音,男聲一般比女聲低一個八度。
四、新課學習
欣賞
a、《小背簍》(女生獨唱)
歌詞理解:《小背簍》是一首反映“童年”和“母愛”的歌曲,創作于 20 世紀 90 年代。歌詞現象生動,充滿了生活氣息,細致地描繪了土家山寨詩情畫意的生活場景。“小背簍,圓溜溜,笑聲中媽媽把我背下了吊腳樓,”一開始,委婉柔美的旋律就把我們帶入了土家族人的生活當中,接下來的四句“頭一回。。。。。。寫得自然流暢,既平穩又活潑,細致地刻畫了土家族人的生活情趣,兩句“喲喲”類似土家人大山歌的喲喝聲,“童年的歲月難忘媽媽的小背簍。。。。。。深情的贊頌了童年時媽媽給孩子的深切關愛,結束給人一種明朗清新,坦蕩開闊的感覺。仿佛是媽媽的思念已經無法抑制,就像地下的泉水要噴涌而出,歌曲旋律甜美雋永,音域寬廣,是一首具有濃厚民族風格的優秀女聲獨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