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人音版第十冊教案全冊教案參考
5.用稍快的速度,熱烈,歡快的情緒,表達兒童們在充滿友誼和陽光的”真善美的小世界”中共同分享著生活的,美好和歡樂。注意在換氣記號”v”處換氣。
6.給歌曲擴充:
(1)a`作短跳音處理。
(2) a`后加一段英文歌詞叫做c段。
(3)it`s a small world after all。
復調處理,一聲部演唱a段,二聲部弱起唱b段。
(4)返回唱a段,做停頓與漸慢的結尾處理。
7.整演唱歌曲及擴充的樂段。
8.采用表演的形式,站合唱臺演唱,邀請班主任來做觀眾。(機動)
9.綜合訓練(二)
完整樂段的節奏先率寫作。除節奏指示及規定使用的高音外,沒有旋律上的任何指示。要求更大幅度上的進行音樂的思維和創造活動。
1)讓學生反復拍擊各條節奏,啟發學生想象起節奏性的形象。
2) 把節奏譜分成兩個樂句,再讓學生用do re mi 三個音進行創作。
3)習慣中的do 作結束音的較多,鼓勵他們自由創作。
10.展示優秀作品。
11.小結下課。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彼得與狼》
教學目的:通過童話故事對學生進行分辨真善美與假丑惡的教育,并從中發展學生對音樂的聽覺和想象力,鞏固和運用已學過的樂器知識,提高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教學分析:《彼得與狼》是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所寫的一首交響童話。寫于1936年春天,它是根據俄羅斯同名童話寫成的。
教學重難點:不同樂器所表現的不同形象。
教學過程:
1、復習《真善美的小世界》
2、復習四年級介紹過的部分西洋管弦樂器的特性。
3、分別聽代表小鳥、鴨子、貓、爺爺、浪、彼得、獵人放槍的音樂片斷錄音。結合該樂器的性能——介紹給學生聽。
4、邊聽、邊議、邊講,引導學生想象進一步提高他們對音樂表現手段的認識。
5、區分不同樂器所表現的不同形象。
6、聽錄音跟唱描寫彼得形象的音樂主體的片斷。
7、 完整的聽樂曲。
8、由學生來復述樂曲的內容。
9、小結:《彼德與狼》是有標題的交響童話,它給人們的啟示是:團結起來,機智勇敢的去斗爭,就能戰勝兇惡的敵人,這樣的標題音樂又被稱為描述性音樂。
第五課 花蛤蟆
教學內容:
一、歌曲 花蛤蟆
二、讀譜知識:倚音
三、綜合訓練:聲樂訓練
四、欣賞:喜慶勝利(嗩吶獨奏)
教學目的:
一、通過學生演唱《花蛤蟆》學習山東民歌的音調特點及風格,感受當地兒童的生活情趣。
二、認識倚音記號,并在歌唱中感受表現的作用。
三、通過聆聽樂曲,使學生感受嗩吶的音色及其豐富的表現力,記憶步激發起他們對我國民族音樂的喜愛。
教材分析:
一、《花蛤蟆》流傳于山東地區,生動而形象,富有濃郁的地方風格與兒童情趣。
二、讀譜知識:根據組合來分單倚音、復倚音。根據在主音的前后分:前倚音、后倚音。
三、綜合訓練:練習曲的旋律選自德國作曲家韋伯所做的歌劇《自由射手》中的《獵人合唱》。
四、《喜慶勝利》是一首嗩吶獨奏曲,由劉乃羚、劉炳臣 作曲,創作于1977年。
教學重點:在聲樂中,連音及跳音的唱法。
教學難點:歌曲演唱中空拍的演唱。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花蛤蟆》這首歌曲,四度大跳是特征之一,運用大量倚音唱法,以短時值節奏為主。
二、聲樂訓練,運用倚音表現獵人的形象。
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