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人音版第十冊教案全冊教案參考
教材分析:
一、《白楊和小河》是一首采用擬人化和借喻手法寫作的兒童歌曲,形象而生動。
二、用do re mi sol 4個音作旋律寫作。
三《黃河船夫曲》和《保衛黃河》分別是《黃河大合唱》中的第一樂章和第七樂章。
教學重點:旋律寫作。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綜合訓練
二、歌曲第一樂段
教學目的:
一、以指定節奏寫旋律,音符擴展為4個,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要求學生用優美的、親切的聲音謳歌”白楊和小河”的真誠友誼,并從中領悟到友情的可貴和團結互助的意義。
教材分析:
一、綜合訓練(一)制定的節奏基本上是用重復的手法,在旋律音高上不一定作過多的重復。
二、歌曲的旋律為小調式,結構是二段體。
教學重難點:旋律寫作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花蛤蟆》
2、輕聲唱f大調的音階和d小調音階。
3、導入歌曲《白楊和小河》是一首情景抒情的兒童歌曲,貫穿全曲的輕盈跳蕩的節奏與柔和的小調式是歌曲的特點。
4、節奏訓練:(1) 2/4 (2) 2/4
5、初聽全曲。
6、給歌曲劃分成a 。 b 兩個樂段。
7、聽第一樂段。
8、分句視譜。
9、用斷音與非連音唱法,演唱第一樂段。
10、演唱第一樂段歌詞。
11、一柔和、親切的語氣演唱第一樂段。
12、 綜合訓練(一)
(1) 提示學生,用do re mi sol四個音,按指定節奏與節拍創作。
(2) 結尾的音可以是這四個音中的任何一個音,只要流暢、動聽。
(3) 舉幾首過去教材中已學過歌曲為譜例,如《太陽》、《牧童謠》等均為四個音構成。
(4) 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然后請小組代表視唱,師生評論,評出最好的創作給予表揚。
13、小結下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一、綜合訓練(二)
二、歌曲第二樂段
三、欣賞《保衛黃河》
教學目的:
一、初步試聽三和弦的聲音效果,提高對和聲的聽辨與感受能力。
二、通過欣賞了解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等所起的表現作用。
教材分析:
一、第二樂段是二聲部合唱,前后呼應,協調統一的效果。
二、綜合訓練(二)感受大、小、增、減三和弦的不同音響效果。
三、通過欣賞了解,中國人民抗日斗爭。
教學重難點:旋律感受,和弦聽辯。
教學過程:
1、復習第一樂段。
2、輕聲唱d小調音階。
3、音程鉤唱。
4、聽辯三和弦的音響效果 ,介紹三和弦。三個音按三度音程疊置構成。
(1)大三和弦 小三和弦
(2)大三和弦 減三和弦
5、復習歌曲第一樂段。
6、聽范唱。
7、學習第二樂段。分聲部視譜。
8、 一聲部唱譜,二聲部唱譜。
9、合唱。
10、分析第二樂段,前兩個樂句的高聲部節奏舒緩,音調明朗,唱出全曲的最高音。低聲部做自由模仿。第三樂句再現第一樂段歡快的節奏型。
11、完整的演唱第二樂段,作到兩個聲部的和諧統一。
12、演唱整個歌曲。
13、按照歌曲的反復處理演唱歌曲。
14、導入欣賞《保衛黃河》初聽《黃河大合唱》中的《保衛黃河》。
介紹《黃河大合唱》的創作過程。
15、聽《保衛黃河》其中的輪唱起到什么作用?
16、復聽。
17、 講述一個冼星海的小故事。
18、再次復聽《保衛黃河》,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這部名作的宏偉氣勢及作品顯示的中華民族勇敢堅強和不屈不撓的頑強斗志;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