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六單元教案
2、領會文明生活的含義,感受文明生活的內涵,理解工業革命與我們現今所享受的文明生活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1、通過分析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分化,了解工人階級的生產生活狀況,感悟工人階級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所進行的不懈斗爭。
2、通過對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內涵的比較理解,掌握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與主要思想,以及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原因、過程、人物及影響。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全面了解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變化,客觀分析其積極和消極的影響,把握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思想成果。培養為社會主義奮斗的信心。
難點:“工業化、城市化”等抽象、專業內容的理解;感受、理解現實工業革命與社會生活的聯系等。
教學重點了解城市化和工業化密不可分,同時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很多問題。
教學方法學生活動和教師啟發相結合,信息資源整合法。
教學設計:一、問題導入
工業革命有哪些主要的發明?它對人類的生活有影響嗎?你能舉哪些例子來說明?
二、教學探究案例1:工業化和三大產業。
1、社會小調查:家庭成員的職業及工作情況。(對家庭成員職業的調查簡便易行,注意調查對象應有一定的時間跨度,從曾祖父輩到父輩。可將學生的調查進行大致統計,從中可看到中國百姓在工業化前后職業變化,從而說明工業革命帶來的產業變化。對家庭成員工作情況的了解可以進一步說明其它一些問題,如工廠規模越來越大,工人越來越多;工業發展也促進農業的巨大變革,農業生產機械化等。當然需要說明的是國家不同,工業化程度不同。)
2、提問:你是否知道三大產業是怎樣劃分的?手工業歸屬于哪一產業,為什么?“城市,因為人口、資本、享樂和需求的大聚集,必然對住房、水、電、熱、交通、文化、教育、通訊和享樂設施產生大需求。大批的第三產業因此應運而生。” (全國政協常委任玉嶺)
3、思考:
工業生產部門中哪些工廠分別滿足了我們穿衣、飲食、住房、交通運輸、生活日用品等方面的需求?衣:紡織廠、服裝廠、化纖廠等。食:食品廠、罐頭廠、飲料廠、面粉廠等。住:建材廠、水泥廠、自來水廠、發電廠等。行:機車制造廠、汽車制造廠、造船廠、汽修廠等。生活日用品:文具廠、家具廠、鐘表廠、日用化工廠等等。從問題解答中得出工廠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工業比重不斷上升,工人越來越多,從而得出工業化的概念,這樣,化抽象的概念為具體的事例。
案例2:城市化。設想:工業化的發展必然會帶來怎樣的后果?舉例說明你所知道的歷史上城市的形成。工業化需要大量的雇傭勞動力,勞動力的高度集中逐步形成城鎮和城市,這就又掀起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個新的運動――城市化。因此,工業化必然會促進城市化,城市化又進一步推進工業化。看表格:近代城市人口的變遷,思考:為什么城市的人口會越來越多?3、社會小調查:人口流動情況(在表格中填上爸爸、舅舅等家庭成員)。從調查中說明隨工業發展,家庭成員因不同需要,從鄉村轉移到城市的越來越多,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這就是城市化。
人口流
動類型 人口流動方向
鄉村-城市 城市-鄉村 城市-城市 鄉村-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