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案2
課標要求:
“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力與義務”部分: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與義務,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受教育既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知道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履行受教育的義務的法律依據。
能力目標:
通過典型案例的討論引導和教學啟示,初步培養維護自己受教育合法權益的能力。通過運用所學法律知識解讀當前我國相關公民受教育狀況,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和創新思維的思辨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受教育不僅關乎個人的前途和利益,更關系國家的命運和利益,從而培養學生的義務意識和責任意識。聯系社會上侵犯公民受教育權的事例,增強學生的維權意識。通過對依法施教事例的分析,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生從理論上弄清受教育不僅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可以增強受教育的義務感,增強接受義務教育的自覺性,把自己培養成為四有新人。故本框的重點是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這也是本框的難點。
課時安排:本框計劃用一課時授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情境導入:
上一框我們學習了每個年滿六周歲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都有入學接受教育的權利。但是這些適齡兒童、少年的受教育權都能得到實現嗎?
情景材料1: (見教材p62頁圖文材料)
議一議:
①小梅的“遭遇”。它說明了什么呢?
②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
它說明了我們還有不少的兒童、少年的受教育權因為種種原因,還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呢?它告訴我們要懂得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 板書)
二、教學過程:
1、維護受教育權利
類似小梅的情況在我國還有很多。請同學們再想想,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侵犯適齡兒童、少年的受教育權的情形。
情境材料2:
有一小學,校方一個學期除了向每位學生收取135元的書本費、雜費、報名費以外,還要收報紙費、藥費、考試費,并為鄉里代收每年50元的“普九費”。100多名學生因繳不起或不愿繳“普九費”而退學。
想一想:學校這種做法錯在哪里?如果你是該校的一名因繳不起“普九費”而被迫退學的失學少年,你該怎么辦?
情境材料3:(見教材p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