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案2
①對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②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類似的現象?把有關內容填入下表。
侵害名譽權
的行為方式 具體表現 造成的危害 應承擔的后果
1、侮辱 謾罵他人、嘲笑、挖苦等 會危害受害人的生理、心理、名譽等權益 侵權者輕則受到輿論、道德的譴責,嚴重的要承擔法律責任
2、誹謗 無中生有、捏造事實等
3、非法搜身、拘禁等 非法搜身、扣押、拘禁、禁閉、限制自由等
案例分析:(詳見教材p39頁材料)
如果你是法官,你會做出什么樣的判決?
三、課堂小結:
(教師可按板書知識點小結本課主要內容。)
四、作業
《資源與學案》p18——19頁:
一、請你選一選:(1、2、3);二、請你說一說:(6、7);三、請你來分析:8
第二框 肖像和姓名中的權利
第三課時(總第9課時)
一、課標要求:
“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力與義務”部分:“了解法律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能夠自覺尊重他人,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
二、教學目標
1、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教學,引導反思自己在與同學交往中侵犯他人姓名權和肖像權的不良表現,體驗給受害者所造成的危害;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姓名權和肖像權的責任意識;加強法制觀念,增強依法維權意識。
2、 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夠正確區分哪些行為是侵犯公民姓名權和肖像權的行為;提高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和他人姓名與肖像權的能力,能夠運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責任。
3、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幫助學生認識肖像和姓名是一個具體的人的兩大外在標志;懂得姓名的作用,姓名權的含義和內容,侵害姓名權的表現形式與后果;懂得肖像的含義及作用,肖像的內容,侵害肖像權的表現形式與后果。
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
法律保護公民的肖像權和姓名權;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權的行為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2、教學難點:
公民在依法維護自身權利的同時要履行維護他人肖像和姓名的義務。
教學內容的理解
本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權利”主要介紹了兩項具體的人格權利——肖像權和姓名權。首先,敘述了肖像的含義及作用,肖像的內容,侵害肖像權的表現形式和后果等。接著圍繞姓名權而展開,主要介紹了姓名的作用,姓名權的內容,侵害姓名權的表現形式和后果等。最后,本框還強調了一方面要運用法律手段與侵害自身肖像權、姓名權的行為作斗爭,一方面也要尊重、維護他人的肖像權、姓名權等人格權利。
三、學生分析
1.針對的問題:
①由于姓名授之于父母長輩,往往只被認為個人區別于他人的文字符號,很多學生對法律賦予公民姓名的具體權利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對這項權利的使用和支配很少,以致有時被侵犯了也未必意識到。
②生活中一些家長和學生一味地追求時髦、個性、標新立異甚至另類,不能正確、客觀地對待取名問題,給一些具體的管理工作帶來不便。
③個別學生為避免挨家長罵或不重視家長在其成長和教育中的監護作用,經常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出現冒名頂替,擅自代家長簽字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