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生物的進化
現在已經出現一種叫做“生態農業”的農業經營模式。這種經營模式可以最小投入,得到最大收益。比如桑基漁塘就是一例。(在此稍作解釋)
總結:通過學習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我們知道生態系統必須不斷地從外界獲取能量。能量是一切生命的動力,是生態系統的基礎。能量流動維持各個營養級的生命和繁殖后代,使得一個生態系統得以存在和發展。
第八章 生物與環境 第三節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 四、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教學目的1.掌握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概念。2.掌握碳循環的過程。3.掌握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4.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碳循環的過程。教學難點: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
教學用具:制作下列投影片:①光合作用過程示意圖;②細胞呼吸過程示意圖;③碳循環示意圖;④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示意圖。教學方法:教師講述、談話與學生討論相結合。課時安排:一課時。
[復習提問]1.生態系統的能量源頭是什么?2.輸入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什么?3.能量流動的主渠道是什么?4.簡述能量流動的特點。
[引言]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是太陽能,而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卻是由地球提供的。地球為什么能為生物源源不斷地提供各種物質呢?比如,生物在不停的呼吸過程中,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氧,為什么我們并未感到大氣中的氧不斷減少呢?原來,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物質是不斷地循環的。
授新課 l提問:什么是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回答概念)
提問:概念中的物質是指什么?(回答: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化學元素。教師補充說明,不是指由這些元素組成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等生物體內所特有的物質。)提問:概念中所說的循環是什么?(回答:是物質往返運動。)
提問:概念中所說的生態系統指的是什么?(回答: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教師小結: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往返運動,其中伴隨著復雜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不是物質的單純移動,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離不開能量的驅動。
學生討論:光合作用、細胞呼吸及分解作用等有關知識。出示光合作用過程示意圖投影片
提問:根據圖回答,光合作用過程中碳的傳遞過程。出示細胞呼吸過程示意圖投影片
提問:根據圖回答,細胞呼吸過程中碳的傳遞過程。提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指什么?
提問:碳在無機環境中的存在形式怎樣?提問:碳在生物群落的存在形式怎樣?(回答:有機物。)
提問: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以什么形式循環?(回答:co2)
提問:碳在生物群落內部以什么形式循環?(回答:有機物。)提問:能量流動的特點?(回答:單向,不循環,逐級遞減。)
講述:能量在流經生態系統的各營養級的時候,由于各營養級的生物自身細胞呼吸消耗了一部分能量,并且各營養級的生物總有一部分未被一下個營養級生物利用,因而能量流動是:單向的,不循環的,逐級遞減的。
提問:物質循環的特點?(回答: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反復循環。)講述:正因為物質可以重復利用,所以物質是永恒的(物質不滅定律)。
問:濫伐森林對碳循環有何影響?(碳循環過程受阻,大氣中碳的含量就會明顯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