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生物的進化
三、了解現狀:現在我們的地球是怎樣的狀況?這是學生此時最想了解的問題。
(1)全球性環境問題是什么?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由學生歸納。(2)你想了解哪些內容?
此時可以通過括放錄像《我們的地球》,使學生通過聲像真切地感受環境的危機,傾聽地球的吶喊。這套錄像中所涉及環境污染的內容很多,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需求重點選擇2~3個供學生課上觀看,其余留在機動課觀看。其中關于酸雨的一段應在課上看,便于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3)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通過看錄像和閱讀教材,回答閱讀提綱,達到初步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的目的。問題如下:①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②二氧化硫的來源是什么?③二氧化硫的去路是什么?④酸雨的危害是什么?⑤怎樣減輕和避免酸雨的危害?
四、鞏固提高:此部分內容作為對本節知識的總結和提高,在理解和掌握了原理的基礎上,提出保護生物和可持續性發展的口號,將學生的思路從觀看錄像后悲傷的情境喚醒:地球的危機,實質上就是人類的危機,經濟的發展決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
1.有人認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一對矛盾,你對這種說法是怎樣認識的?2.你如何認識教材中提到的“原料——產品——原料——產品”這一生產模式,能舉例說明嗎?3.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了解一下天津市在環境保護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此部分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加深對生物圈穩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能夠使學生聯系實際進行學習。
實驗 觀察二氧化硫對植物的影響
教學目標1.利用不同濃度二氧化硫氣體對植物影響的對照實驗,理解大氣中二氧化硫對植物的危害,進而提高控制二氧化硫污染的環保意識。2.學會觀察二氧化硫對植物影響的實驗方法。3.在實驗觀察中培養耐心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難點、重點分析
學生完成本實驗似無多大難度,但是要使實驗比較準確,應把實驗重點放在以下兩個方面:1.測試放入植物的幼苗后玻璃罩容積的方法。因為玻璃罩容積的測試方法,是本實驗必須學會的一種實驗方法。2.觀察并如實記錄實驗現象。實驗現象記錄得是否及時,詳細程度,真實情況都將直接影響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另外,這也是完成第三個教學目標的基本條件。
課時安排:本實驗的課內部分為1~2課時。課外準備實驗材料——植物幼苗的培養時間,則視所采用的受試植物的種類及當地氣候條件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設計思路:本實驗由課外準備與課內實驗兩部分組成。
一、課外準備
1.培養植物幼苗此項工作可由學生自己完成,這樣可以訓練學生學習培養幼苗的方法以及供對照實驗用的實驗材料(幼苗)的選擇方法。2.課外預習通過教師的書面指導,學生完成預習內容,達到了解實驗梗概、理解實驗原理、明白實驗方法步驟的目的,為課內實驗奠定基礎。
二、課內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之前,安排“教師檢查學生的準備工作”這一環節,為分組實驗落實物質準備和必要的理論知識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