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生物的進化
出示簡單草原生態系統模型(草→羊→狼)提問:當該草原遷入一群羊后,將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讓學生利用模型演示(回答:羊群遷入后,一方面吃草增多,草在短期內數量減少,造成羊群食物相對短缺;另一方面狼的食物充足,在一定時間內繁殖增多,兩方面的結果使羊的數量又減少。隨著羊的數量減少,狼食物短缺,種內斗爭加劇,數量也減少,而草的數量由于羊的減少而逐漸增多,最后三者的數量保持在一定范圍內。)
講述:由于生態系統中生物的遷入,遷出及其它變化使生態系統總是在發展變化的,當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它的結構和功能能夠保持相對穩定,我們就把:生態系統具有保持和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稱為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提問:你們都到哪旅游過?(回答:北京香山、頤和園、龍慶峽……薊縣盤山。)
提問:在薊縣有一片原始森林,那里樹木郁郁蔥蔥,百鳥爭鳴,風景秀麗迷人,名字也好聽,叫“八仙桌子”,(學生笑,略停頓)你們去過嗎?(回答:沒有。)
講述:我去“八仙桌子”做過調查,發現那里害蟲種類非常多,它們以林木為食,但是在那里從未出現害蟲的大發生,也從未造成大的傷害。
提問:這又是什么原因呢?(回答:害蟲數量增加時,食蟲鳥類由于食物豐富,數量也會增多,這樣害蟲種群就會受到抑制。)
講述:答得非常好,正是由于生態系統調整本身各成分的數量,抵抗了外界的干擾。在生物學上就把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和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稱之為抵抗力穩定性。
提問:你們還能舉出一些能證明生態系統具有抵抗力穩定性的實例嗎?(回答:“氣候干旱時,森林中的動植物種類和數量一般不會有大的變化。”
“池塘生態系統受到輕度污染(例洗衣服的泡沫)后,第二天消失了。”
組織學生討論:(1)抵抗力穩定性的本質(核心)是什么?“抵抗干擾、保持原狀”;(2)判斷同學們所舉的例子是不是屬于抵抗力穩定性。
利用學生所舉的抵抗力穩定性實例提問:這些生態系統是怎樣保持這種穩定性的?(回答:調整生態系統自身的結構和功能。)
提問:是誰去調整的?(回答:生態系統自身。)
講述:生態系統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穩定性,就是因為生態系統內部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展示北極苔原生態系統圖片及食物網簡圖。
提問:該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多嗎?(回答:略。)(以下同)提問: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如何?提問:假如地衣大面積死亡,將產生什么結果?提問: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如何?
講述: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單純,營養結構越簡單,自動調節能力越小,抵抗力穩定性越低。
展示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圖片及食物網簡圖,按相同步驟由學生總結出:生態系統中各個營養級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越大,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播放淮河流域(或大湖)污染及治理的錄像。
提問:這些水域在環境污染下,還能保持穩定性嗎?說明了什么問題?(回答:不能,一個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因素的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相對定狀態就會遭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