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生物的進化
小結: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決定種群密度和種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講述:與出生率和死亡率密切相關的是種群的年齡組成。
年齡組成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的比例。一般分為三個年齡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提問:按年齡組成可分為幾種類型?(回答:1.幼年多、老年少,2.幼年少、老年多,3.比例適中。)(投影片:年齡組成的三種類型)
提問:幼年多、老年少,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是什么?(回答:種群密度會逐漸增大。)
提問:幼年少。老年多,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是什么?(回答:種群密度會逐漸減小。)
提問:比例適中,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是什么?(回答:種群密度會保持穩定。)
小結:種群的年齡組成可用于預測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按變化趨勢分為三種類型:增長型、衰退型。穩定型。
講述:與出生率有關的另一個種群特征是種群的性別比例。性別比例是指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的比例。
提問:種群的性別比例失調,對種群密度有什么影響?(回答:種群的性別比例失調,出生率就會下降,種群密度明顯降低。)
講述:生產上常利用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達到事半功倍的殺蟲效果。
小結:性別比例通過影響出生率來影響種群密度。
講述:種群除了以上所講的特征外,還有遷人和遷出等特征。
總結:綜上所述,種群數量變化是種群研究的核心問題,種群密度是種群的重要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以及遷人和遷出等都可以影響種群的數量變化。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和遷出是決定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因素,年齡組成是預測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依據。
引言:《光明日報》消息:“澳大利亞野兔成災。估計在這片國土上生長著六億只野兔,它們與牛羊爭牧草,啃樹干,造成大批樹木死亡,破壞植被導致水土流失,專家計算,這些野兔每年至少造成一億美元的財產損失。兔群繁殖之快,數量之多足以對澳洲的生態平衡產生威脅。
澳洲本來沒有兔子,一八五九年,一個叫托馬斯•奧斯汀的英國人來澳定居,帶來了二十四只野兔,放養在他的莊園里,供他打獵取樂。奧斯汀絕對沒有想到,一個世紀之后,這二十四只野兔的后代達到六億只之多。”(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播放澳大利亞野兔成災的錄像片或蝗災的錄像片,沒有錄像資料的可以給學生讀有關的剪報內容。)
提問:一只野兔是一個個體,澳大利亞的全部野兔屬于什么?(回答:是一個種群。)
講述:澳大利亞野兔成災,實際上是種群的數量變化問題。澳大利亞野兔為什么成災?成災后人們該采取什么對策?這節課我們接著來研究種群數量的變化。請大家閱讀課本第94頁第四段,注意分析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
閱讀:提問:種群數量是由什么決定的?(回答:種群的數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和遷出等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