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教案
3.對比分析
在講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時,教師可以通過對比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舊哲學,包括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找到它們之間的區別,從而使學生看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究竟新在何處。教師要緊密圍繞實踐的概念,以實踐為基礎對比新舊哲學的差異,進而使學生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如何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了三個統一,從而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4.討論交流
討論的方法可以使學生的問題與困惑得到比較充分的展示,也可以使學生之間相互啟發。在學習本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就某些問題展開討論,比如,馬克思主義是否已經過時,為什么說“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品格,等等。教師要在學生產生困惑的地方引導學生走出困境,進而得出正面的結論。
(三) 探究活動操作建議
探究活動1(教材第15頁):“百家爭鳴的思想繁榮局面為什么會出現在戰國時期?思想文化的發展和經濟發展、政治變革之間是什么關系”?
教師可以以戰國時期的社會狀況作為情境導人,把戰國時期的各種社會矛盾展示給同學們,然后讓同學們回憶歷史課所學的相關內容,特別是百家爭鳴的各家思想,并讓學生概括出各家思想所分別代表的社會階級或階層,最后引導學生回答這一探究活動的兩個問題。百家爭鳴的思想繁榮之所以出現在戰國時期,因為戰國是我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型時期,經濟、政治發生巨大變革,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各個階級、階層面對這場巨大的社會變革都要表達自己的思想,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就是百家爭鳴出現的社會原因。
57
通過對第一問的回答,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抽象,概括出思想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的關系,即思想文化是對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探究活動2(教材第16頁):“文藝復興運動對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起了什么作用?結合學過的歷史知識,談談18世紀法國戰斗的唯物主義無神論對法國大革命產生的影響。”
此探究活動是為了說明哲學對時代的反作用,教師可以把此處的兩個問題與第三、四段結合在一起講。其中,文藝復興運動的材料和問題與第三段對應,法國啟蒙運動的材料和問題與第四段對應。教學中可以同樣讓學生回憶歷史課所學的相關內容。
文藝復興運動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反對封建教會和神權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它的人文主義精神使人們由神面向人,反對神權,抬高人權,倡導人們追求現世幸福;它的科學主義精神使人們由內心的追問面向對外在自然的探索,喚醒人們的創造意識和科學精神。這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這個材料和問題主要是引導學生得出第三段的內容,即哲學通過批判舊思想、舊制度,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18世紀的法國啟蒙運動是又一場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這時的資產階級逐漸走向成熟,思想上擺脫了16、17世紀的神學不徹底性,提出了徹底的無神論和唯物主義思想,并高舉自由、平等、人權和理性,展開了對封建制度的猛烈攻擊。啟蒙思想武裝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資產階級和人民群眾,成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這則材料和問題主要是引導學生得出第四段的內容,即哲學一旦掌握群眾就可以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