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教案
2.《德意志意識形態》
《德意志意識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形成階段的重要著作,馬克思和恩格斯合寫于1 845年秋到1846年5月。1932年在蘇聯第一次全文發表。(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1版。)在這部著作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青年黑格爾分子鮑威爾、施蒂納等人的唯心主義歷史觀,揭露了德國所謂“真正的社會主義”的實質,闡明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第一次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作了系統闡述。書中提出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論述了物質資料生產活動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闡明了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性質的規律,并根據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論證了共產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強調共產主義必須建立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并提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任務。繼((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之后,該書全面地考察了勞動異化及其產生的根源。此外,還對哲學史、美學以及語言學作了唯物主義的說明。《德意志意識形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初步形成。
3.《共產黨宣言》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寫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發表于1848年2月。(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l卷,第2版。)《宣言》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宣言》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明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對資本主義作了深刻而周詳的分析,科學地評價了資產階級的歷史作用,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論證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和共產主義的必然勝利;闡述了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的偉大歷史使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宣言》奠定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基礎,論述了共產黨的性質、特點、基本綱領和策略原則。《宣言》批判了當時流行的各種社會主義流派,劃分了科學共產主義與這些流派的界限,并提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一戰斗口號。馬
64
克思、恩格斯生前為《宣言》不同版本寫了七篇序言,他們在這些序言中,總結了歐洲工人運動的新經驗和新發展,強調《宣言》中基本原理的運用要隨時隨地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對我們研究和學習《宣言》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4.《資本論》
《資本論》是馬克思最主要的著作,共3卷。第1卷于1867年出版,第2卷、第3卷在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別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5卷,第l版。)《資本論》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其“最終目的,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11頁,第1版)。第1卷分析資本的生產過程,第2卷論述資本的流通過程,第3卷闡述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馬克思在這部巨著中,論述了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動的規律,揭示了它的內在矛盾,論證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取代的歷史必然性,從而把他的社會主義學說至于牢固的科學基礎之上。《資本論》的主要基礎是剩余價值理論。根據這個理論,馬克思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揭示了資產階級存在的基礎是對無產階級剩余價值的占有。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是兩個在根本利益上完全相對的階級,指出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就是徹底推翻資本主義剝削制度。《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是劃時代的偉大著作,是指導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銳利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