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教案
50
第三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這一目沒有安排探究活動。建議教師以“馬克思主義有沒有過時?”或“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命運”為題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討論,讓學生從中領會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個開放和發展的科學體系,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品格,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理論。在討論課前,建議學生閱讀下列書籍: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列寧《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一) 重點、難點問題分析
1.“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本課為“時代精神的精華”,是在第一課“哲學與生活”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哲學與時代”的關系。因此,“哲學與時代”的關系問題就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本課的兩個框都是在討論該問題。同時,哲學與時代的關系問題也是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鍵,必須要在講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基本特征和發展時體現出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代的密切聯系。離開了哲學與時代的關系問題,就無法在整體上把握本課的結構,也無法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質。另外,看不到哲學與時代的關系,學生就容易把哲學看成是脫離生活、脫離現實的“胡思亂想”,無法理解哲學同樣承擔著重大的歷史使命,進而學生無法產生學習哲學的興趣。教師在講解這個問題時,可以從哲學與時代的一般關系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代的關系兩個角度進行論述。
從哲學與時代的一般關系來看。首先,哲學來源于時代,是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哲學屬于思想文化范疇,是對一定時代社會經濟和政治的反映,它的內容來源于時代。真正的哲學能夠反映自己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牢牢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正確地總結和概括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是時代精神上的精華。其次,哲學反作用于時代,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和推動力量。哲學可以通過對社會弊端、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學還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導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代的關系來看。首先,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時代的要求,是對時代主題的科學回答,它的產生有著深刻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握了時代的脈搏,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時代精神上的精華。其次,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僵死的教條,它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壯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精神實質。
51
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具備一定的經濟政治科學的條件下產生的,是對人類哲學思想中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傳統的批判地繼承與創造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