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教案
49
第二目,社會變革的先導。此目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
這一探究活動是為了說明哲學革命對社會變革的作用,即哲學革命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共有兩問。第一問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和思考,弄清文藝復興在歐洲社會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即文藝復興運動摧毀了教會的精神獨裁,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更新了人們的觀念,促進了歐洲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哲學的空前繁榮,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新文化,為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準備,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第二問主要是在第一問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查閱17、18世紀啟蒙運動的有關知識,了解啟蒙運動是繼文藝復興之后的新一輪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它把文藝復興時期由對宗教神學的批判和否定轉向對封建專制制度本身的批判和否定,提出了系統的資產階級政治理論,為行將到來的資產階級革命做了輿論準備。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領悟哲學革命與政治變革的關系,明確哲學革命是政治變革的先導。
第二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第一目,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此目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
這一探究活動是為了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決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共有兩問,第一問主要是讓學生思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么會出現在19世紀中葉,了解這一時期自然科學和哲學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領會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為了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完成工人階級解放自己和解放全人類的使命而出現的。第二問主要是讓學生思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存在的條件土壤和歷史任務,從中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是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精神的精華,也是我們今天的時代精神的精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它提出的人類解放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因此,它不可能過時,而只能與時俱進地向前發展。
第二目,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此目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是為了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嚴密完整的科學體系。共有兩問。第一問是為了說明馬克思主義以前的舊哲學的局限性,即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相分離,唯物主義自然觀和社會歷史觀相分離。在古代雖然有過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結合,但那是樸素的、沒有科學基礎的結合。第二問是為了讓學生在閱讀和思考材料的基礎上,體會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以往舊哲學的不同,即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周圍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分離,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堅持從實踐出發認識人和社會,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到社會歷史領域,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第二個探究活動,是為了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統一的哲學。共有兩問。第一問主要是讓學生思考和辨別材料中的兩種說法哪一種是正確的?第一種認為科學性和革命性不能統一,第二種說法認為科學性和革命性在無產階級身上可以統一。因為無產階級的利益同社會發展的規律、歷史前進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越是科學地揭示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和社會歷史的前進方向,就越符合無產階級自身的利益和愿望。第二問主要是讓學生回答科學性和革命性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統一,在什么情況下不能統一。如果一個階級的利益同社會發展的規律、歷史前進的方向相一致時,就可以統一;不相一致時,就不能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