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教案
其實,真正的理論認識與現實并非亦步亦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19世紀中葉,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已經引起思想家們的關注和研究。在馬克思之前的西方的空想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思潮,已對如何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問題,資本主義社會向何處去的問題,人類解放問題作過比較深刻的思考,但由于經濟學、哲學、社會主義思想處于分離狀態,沒有科學的經濟學觀點和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指導,這種社會主義理論始終未能跨出空想階段。如何從哲學、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思想相結合的高度,以科學的世界觀為指導,以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分析為依據,并從中引出有關資本主義社會變革和人類走向社會主義的科學結論,是擺在新理論創造者面前的任務。馬克思突破了以往思想家們的理論局限,擴大了思考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問題的理論領域和視界。馬克思吸收了前人的成就,批判地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和德國古典哲學的重要成果,并在此基礎上創立了一個科學體系,用以解決無產階級和人類面臨的實踐和理論問題。這種理論創造,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在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創立的。為什么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根本之點在于,它所研究的主題是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問題,它所研究的對象是作為社會形態的資本主義而不是資本主義的某一階段。因此,它的結論是關于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和無產階級解放的具有規律性的結論。
正因為馬克思以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為目的從事理論創造,因而科學性是馬克思主義
66
的首要要求,它不是停留在資本主義的表層,不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現象的描述,而是著力把握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本質和規律。恩格斯說過,“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是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自由資本主義階段的認識條件,可能會給馬克思對材料的運用和理論視域帶來某些限制,但從根本上說沒有影響他對人類社會和資本主義一般規律的探求。資本主義社會早期暴露出來的社會矛盾中包含著它的發展規律和發展的趨向。這是馬克思主義雖然誕生于自由資本主義階段但至今仍然閃耀著真理光芒的一個最重要原因。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沒有止境
馬克思逝世后的120年間,馬克思主義的后繼者們,根據自己的實踐從各個不同方面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可以說,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個不斷發展著的活的肌體。
馬克思從創立學說的一開始就旗幟鮮明地反對任何教條主義,極力反對把他們的思想教條化,因而從來不否認自己的某些論斷過時的可能性,也從不諱言自己的預測可能失誤。人們總是在一定條件下認識事物的。條件往往就是認識的界限。因此,馬克思某些論斷的過時或預測的失效是完全正常的,符合人類認識規律。但是承認馬克思個別論斷的過時不同于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后者不是針對馬克思、恩格斯的某個具體論斷和個別結論,而是針對整個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因而是荒謬的。
理論的發展是辯證的。凡是追求永遠不變的最終體系的理論,都會或遲或快“壽終正寢”。而正因為馬克思、恩格斯敢于宣布自己的某個論斷過時和錯誤,從而在總體上保持了這一學說的科學性和生命力。隨著群眾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不斷為這個理論肌體注入著生命活力。恩格斯和列寧都強調馬克思主義者要以馬克思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這就為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永遠保持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