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教案
哲學家對問題的認識不能超越自己的時代,因此一定時期的哲學形態在后人看來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否定它為真正的哲學。判斷真正哲學的關鍵就在于看它是否反映了自己時代的要求,看它是否代表了時代的主流和歷史的前進方向,而不在于它的某些個別結論。比如,古希臘哲學是西方哲學的源流,充滿了偉大的智慧,是人類思想史上的精華。從某些個別的結論看,古希臘哲學包含著錯誤。比如,有些哲學家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水或土或氣,從今天的觀點來看,這種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種具體的物質形態的結論是不正確的。但從當時的時代看來,這些哲學家力圖以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把握世界的物質統一性,看到了世界萬物之間的流動轉化,努力找到事物現象背后的本質。這都是他們對人類思想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代表當時的先進思想,把握了歷史的主流。因此,我們就要承認古希臘哲學是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
2.如何理解自然科學已經由“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學”發展為“本質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學”的發展對哲學思維的影響?
19世紀之前的自然科學主要是處于對自然界的各種科學材料進行搜集的階段,科學家對自然界采取分門別類的研究,學科之間的界限比較明顯,這是自然科學發展處于相對較低水平的表現。此時,科學家尚看不到世界的統一性,看不到物質運動形式的多樣性,看不到各種運動形式之間的轉化和聯系。對于這種自然科學的發展階段,哲學家往往采用片面的、孤立的、靜止的眼光看問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
自然科學發展到19世紀時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材料,使科學家對自然科學的研究從搜集材料發展到對材料進行整理。當科學家對這些材料進行整理時,他們發現各種自然現象之間,在橫向上是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在歷史的縱向上是不斷發展、演變的,各種自然現象背后有著內在的統一性和規律性。這就使得各學科之間發生了相互滲透,彼此的界限也開始趨向融合。這也為哲學家形成全面、聯系、發展的辯證思維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3.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之前,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往往是分離的,形而上學限制著唯物主義,辯證法則在唯心主義那里受到窒息。在古代雖然有過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結合,但
54
那是樸素的、沒有科學基礎的。然而,客觀世界既是唯物的,又是辯證的。哲學發展的內在邏輯,要求克服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相互脫離的矛盾。馬克思主義在實踐的基礎上真正克服了這個矛盾,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高度地統一起來。馬克思主義通過實踐活動的物質性和辯證運動,揭示出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物質性和辯證性,指明主體和客體、人類與自然、主觀與客觀等處于客觀的普遍聯系、永恒運動和辯證發展之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所說的世界的物質性,內在地包含著世界的辯證性;而馬克思主義哲學所說的世界的辯證性,又是以世界的物質性為前提的。所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是辯證的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中,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統一的,這種統一貫穿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個體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