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教案
61
社會制度、文化教育的斗爭,以及通過什么樣的辦法來建立封建制度等問題,在思想戰線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思想派別,形成了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百家爭鳴”的局面。
“百家爭鳴”包括很多派別,但可以把他們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新興地主階級的激進代表。他們主張通過暴力、戰爭推翻奴隸主的統治,廢除“世卿”制,提出以軍功論賞,用“嚴刑峻法”建立地主階級的專政。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商鞅、孫臏、茍子、韓非等。另一派是地主階級改良派的代表。他們主張用“仁義”等說教感化奴隸主,籠絡人民,實現向封建制的過渡,反對用暴力。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孟子等。此外,還有一些知識分子,在社會大變動面前,感到無所適從,故對社會做消極的反抗,或潛心思考尋找精神上的寄托。他們面對階級地位的大變動、社會財富的再分配、傳統觀念的破壞,感到“世道”、禍福、是非一切變換不定。他們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等。
2.文藝復興
一般把西歐從.14世紀到16世紀的這一歷史時期稱作文藝復興時期,意思是說在這個時期遭到中世紀摧殘和遺忘的古代文化復活了。所謂古代文化的復活,實際是伴隨當時生產力的發展、城市工商業的興起和商品貿易市場的擴大,而形成的新興市民資產階級對于古代文化的利用和繼承,是與傳統宗教文化相對立的適應市民資產階級現實需要的思想文化運動。它涉及的范圍很廣,包括政治、科學、宗教、倫理和藝術。在哲學理論上是屬于資產階級世界觀萌芽時期。一般把這一時期的哲學思潮劃分為三個相互聯系的方面去理解,即人文主義、自然科學和唯物主義、宗教改革運動。人文主義主張一切以人為本,一切為了人的利益,抬高人、貶低神,用人權反對神權,追求個人自由和現實幸福。主要代表人物有彼特拉克、薄伽丘、伊拉斯謨等。自然科學和唯物主義思潮,重視對自然的研究,強調理性和經驗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有哥白尼、伽利略、達。芬奇、布魯諾等。在宗教思想上,反對傳統教會特權和煩瑣的宗教儀式,主張個人虔誠信教就可得救,無須教會作中介。主要代表人物有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總的說來,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思想只是提出了一些思想觀點和原則,尚沒有系統的思想理論體系,是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最初表現,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的、宗教的蒙昧主義的啟蒙運動的開始。
3.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
18世紀在法國資產階級反封建反宗教的啟蒙運動中形成的一個強大的唯物主義派別。主要代表人物有拉美特利、狄德羅、愛爾維修、霍爾巴赫等。他們代表了上升時期的法國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統治,提出了徹底的無神論思想,揭露宗教和教會的反動本質。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主要是繼承了17世紀英、法的唯物論思想,主要是笛卡兒和洛克的思想,并依據當時的自然科學成果,把近代以來形成的機械的、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推進到最徹底的程度和典型形態。他們肯定物質世界的自身存在,時間、空間和運動同物質不可分割,指出精神對肉體的依賴性。堅持感覺是認識的唯一源泉,是外界事物作用于感官的結果。強調意識是物質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在社會觀方面,提出自保、自愛是人的永恒天性,人的才智、道德是后天獲得的,強調人是環境的產物,主張教育萬能。這些理論直接否定宗教神學,并為變革封建制度,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提供了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