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教案
探究活動7(教材第92頁):“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依靠什么方式?”
此探究活動既有較深的理論難度,也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有所感受的,因此,探究活動的開展有難度。第一問涉及現實生活,就比較復雜。可以先讓學生通過思考了解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讓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社會階級矛盾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從而理解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非對抗性的矛盾,不能通過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階級斗爭的方式解決,只能通過社會主義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即改革的方式加以解決。這樣幫助學生理解在現階段,改革是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手段,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探究活動8(教材第93頁):“沒有身后的許多士兵和民眾,拿破侖能夠成就舉世矚目的業績嗎?究竟誰是歷史的創造者?”
此探究活動的主要意圖是使學生理解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從而確立群眾觀點。可以讓學生收集材料,從人民群眾作為物質材料的創造者、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和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等幾個角度說明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
探究活動9(教材第94頁):“這部(《格薩爾王傳》)長篇史詩所反映的內容是從哪里來的?《格薩爾王傳》的創作和流傳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這是相互聯系的兩個問題,探究這個問題要先對《格薩爾王傳》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可以作為課外作業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源,并在課上做簡單的介紹,然后得出結論:這部史詩的內容來自藏民族人民的歷史社會生活,說明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同時,引出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問題,即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還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探究活動10(教材第94頁).“聯系我國改革的具體實例,說明人民群眾在推進改革中的作用。
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分析說明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按照探究活動的提示,可以作業的方式安排學生分組收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具體事例,分析其中人民群眾的推動作用。如,農村家庭承包經營、農村的稅費改革、多種所有制經濟發展帶來的創業和就業,還可以通過與父母交流,請父母談談自己工作中對于改革的認識,以及深入探討改革中群眾的作用等。
244
探究活動11(教材第95頁):“為什么邱娥國會受到群眾發自內心的愛戴?結合身邊的實例,談談我們應該如何處理自己與群眾的關系。”
此探究活動第一問能夠得出較好的結論。但第二問在實施中會碰到學生的問題,即學生會想:我也是群眾,怎樣會存在我與群眾的關系問題呢?在這里,是將學生作為個體與群眾作為群體從對立方面來思考問題,而不是將學生當作干部來思考與群眾的關系。探究活動前必須消除這一認識誤區。然后可以組織學習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的精神,聯系當時的情況說明青年學生應該怎樣做,以此為基礎,可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
五、教學評價建議
(一) 評價方式建議
1.撰寫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