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教案
學習基礎理論,掌握基本原理旨在運用這些理論說明具體問題。因此,這一課的教學評價可以組織學生針對某一種思想、觀點或某一種社會現象,用所學基本理論加以分析說明,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
2.試題測試
對于所學理論知識掌握的情況,可以通過試題測試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可以反映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也可以反映學生基本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二) 自我測評及思考提示
1. “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用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原理說明社會主義社會“經常變化和改革”的原因。
思考提示
人類社會同宇宙萬物一樣,是不斷變化的。社會主義社會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階段,不會停止不前,而是處于變化發展之中,這是由人類社會基本矛盾所規定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貫穿于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這一基本矛盾也貫穿于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過程的始終,它們之間既相適應又相矛盾,由此推動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所以,社會主義是不斷變化的。
社會主義社會又是不斷進行改革的社會。這是因為,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中,生產力決定著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時,可以促進生產力發展,當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發展時,就會阻礙生產力發展;經濟基礎決定著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發展時,可以維護經濟基礎并促進其發展,當上層建筑不適應經濟基礎時,就會影響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同樣會出現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發展,上層建筑不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的情況,這就需要進行改革,通過改革,改變生產關系中與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發展不適應的地方,從而維護和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所以,社會主義又需要經常進行改革。
245
2.為什么說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思考提示
在階級社會中,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階級斗爭實現的,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當舊的生產關系嚴重阻礙生產力發展,需要進行變革時,代表舊的生產關系的沒落階級卻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利用舊的上層建筑維護自己的統治,只有代表新生產力發展方向的階級通過社會革命,推翻沒落的階級統治,才能解放生產力,推動社會向前發展。所以,階級社會的進步往往是通過激烈的社會革命實現的。但是,社會主義社會與階級社會不同,這是因為,社會主義社會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一種非對抗性矛盾,不需要通過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階級斗爭的方式來解決,只能通過改革實現社會的發展,通過對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進行改革,實現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所以,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環節和方面。這種改革,是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有計劃、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