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教案
249
作為一種流變著的符號表征,流行語總是最為敏銳地反映著社會心理的變遷。
1993年《大學生》雜志曾舉辦了“大學生評選大眾十大流行語”活動(樣本數1 104),其評選結果為:(1)下海;(2)申辦奧運;(3)發;(4)大哥大;(5)第二職業;(6)電腦;(7)沒商量;(8)說法;(9)發燒友;(10)學雷鋒。如果將這一結果與XX年的評選結果加以對照,社會及其心理變遷的程度與軌跡可以清晰地窺見一斑。
有一位學者將改革開放以來20年(1979—1999)最流行的新詞匯總結為:中國特色、平反、一號文件、萬元戶、頂替、托福、鄉鎮企業、小康、國債、股票、倒爺、獎金、打工、艾滋病、炒魷魚、一國兩制、贊助、甲a甲b、希望工程、下海、第三產業、迪斯科、回扣、跳槽、生猛海鮮、電腦、白領、兼職、大款、卡拉ok、快餐、休閑、減肥、打假、商品房、市場經濟、轉換機制、兩個轉變、東西聯動、費改稅、資本運作、資產重組、軟著陸、降息、年薪、回歸、知識經濟、下崗、分流、按揭、克隆、上i網。
而根據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流行語評選活動和有關研究的結果,人們輕易地就能挑出一些凸顯這lo多年社會與心理變化的流行語:下崗、抗洪、再就業、房改、世界杯、彩票、金融危機、泰坦尼克、上網、減員分流、知識經濟、性騷擾、隱私、貨幣分房、數字化、酷、千年蟲、盜版、拍寫真、打假、賀歲片、新新人類、小資、閃客、唐裝、名人暢銷書、手機短信、韓流、酷斃了、哇噻、帥呆了、聽證會、美女作家、黑哨、下課、美眉、足彩、零距離。
開放社會、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流行現象、時尚現象的不斷出現,并且時常形成種種社會焦點。流行語便是社會中一種獨特的流行現象,其議題和焦點的豐富性、新穎性、流變性都充分表明,當今的社會心理在總體上正朝著一種日益開放、多樣、理性的方向邁進。.
3.我國當前社會意識形態的特點
(1) 我國社會意識形態的過渡性特點
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的變革必然對意識形態產生影響。積極的影響是主要的,這是勿須贅述的。但是,從社會改革的進程而言,改革本身是一個探索過程,不可避免地帶有過渡性,在破舊立新的過程中,需要有時間來確立相應的制度、規則和體系,這就使社會意識形態在改革的不斷變化中,其理論和觀念體系的確立,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或非規范性,從而體現出過渡性的特點。同時,從意識形態自身而言,它具有相對獨立性,或超前或滯后于經濟基礎的變革。我國目前意識形態的現狀,其過渡性特點體現在:首先,在社會變革與創新中,新思想、新觀念的確立,舊觀念的破除,都需要一定的時i司和過程,在新舊觀念并存時期,意識形態必然存在著過渡性;其次,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借鑒和引進各種新思潮、新觀念,對保守的傳統觀念的揚棄和對現代有益的文明的思想文化成果的吸取也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國內外不同觀念的碰撞也使意識形態具有過渡性特點。充分認識我國社會轉型時期意識形態的過渡性,可以使我們在新舊觀念交替、學習借鑒國外政治文明時,取精華,去糟粕,剔除某些影響意識形態健康發展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