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教案
3.評析“歷史者英雄之舞臺也,舍英雄幾無歷史”的觀點。
思考提示
這是一種唯心主義歷史觀。唯心主義歷史觀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觀點出發,把入的思想、人的主觀意志說成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特別是把偉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說成是歷史的主要決定力量,認為偉大人物有天賦才能或代表“神”的意志,人類的歷史就是這些偉大人物的歷史。舊唯物主義者在歷史觀上也是唯心主義的,如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認為歷史進程取決于帝王、征服者等人的意志!坝⑿墼鞎r世”是一切唯心主義歷史觀的主張。與此相反,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類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這是因為,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是生產方式更替的歷史。由于人民群眾是生產活動的主體,他們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所以歷史也就是物質資料生產者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歷史。歷史唯物主義在肯定群眾創造歷史的同時,從來都承認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在歷史上所起的偉大作用。“時世造英雄”,杰出人物對歷史的推動作用在于他們代表的時代發展的方向,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從而成為英雄人物。但他們的作用不可能超越人民群眾的,不可以改變歷史發展的方向。
4.材料一:毛澤東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
材料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
(1) 如何理解毛澤東所說的群眾是真正的英雄?
(2) 兩個材料之間有什么內在的聯系?
(3) 兩個材料所體現的思想對我們的工作有什么指導意義?
246
思考提示
(1)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他們對歷史的創造作用表現在: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從根本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推動著社會的全面進步;人民群眾又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因此,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
(2) 材料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創造者的基本觀點。我們肯定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就應該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做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材料二指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為人民服務,其理論根據就是材料一所體現的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創造者的基本觀點。
(3) 其指導意義在于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六.教學資源鏈接
(一) 名詞解釋
1.社會歷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