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教案
探究活動1(教材第2頁):“在排名問題上,人們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這是為什么?為什么我們應看到排名的‘二重性’?聯系生活中類似的事例,談談生活與哲學的關系。”
這一組探究問題都是要說明一切哲學智慧和思想都來源于人們的生活和實踐。
在排名問題上,人們的看法往往各不同,這是為什么?建議教師把學生分成兩組,分別調查家長和同學后,各述己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可能回答不出“受主體和客體條件的限制”,教師可引導學生概括“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同,立場和角度不同,所以看法不同”,這就涉及哲學的問題。
為什么我們應該看到排名的“二重性”?教師可引導學生認識到“事物具有兩面性,所以人的看法也應該全面”,看到“二重性”,并指出全面地看問題是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事例,說明全面地看問題有什么積極意義,體會辯證法的智慧。
探究活動2(教材第3頁):“你在童年時代是否也思考過類似的問題?杞人憂天的故事能夠給我們什么啟示?你現在經常思考哪些問題?”
這一組活動主要在于說明哲學源于人們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
建議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經常思考的問題,由教師概括并提煉上升到哲學高度,鼓勵和肯定學生已經探究哲學的問題了。教師還可以結合哲學史的內容,說明“思考”、“追問”和“反思”是哲學思維的特點,并揭示它對哲學思想和智慧的形成的關鍵作用。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談論自己經常思考的問題,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哲學,同時感受到思考使人聰明有智慧。
“杞人憂天”給我們的積極啟示?教師可引導并提示學生“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不變的,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這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基本觀點。
探究活動3(教材第4頁):“這兩個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有何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思維方法在人們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此探究活動著重要說明哲學可以給人以智慧,可以提高人的思維層次,,鍛煉人的思維能力。
17
建議教師先引導學生比較兩種不同做法和思維方式的特點,并進行評價。說明不同思維方式與人的世界觀、哲學素養有密切關系。教師可以舉出“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請學生討論,說明思維方法對于人們認識事物有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學習哲學的愿望和積極性。
探究活動4(教材第4頁):“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質,沒有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就不能享受快樂?伊壁鳩魯為什么把學習哲學和靈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聯系在一起?”
此探究活動在于說明哲學具有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建議教師在組織探究這個問題時還可以聯系實際設問,列舉人類無視自然環境,破壞生態環境,“事與愿違”,甚至“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例,引導學生概括說明沒有正確的世界觀,沒有對自然和社會的正確認識,就不會有幸福的生活。
探究活動5(教材第5頁):“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學家?這是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