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教案
(二) 自我測評及思考提示
1.有一次,司馬光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其中一個小孩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大缸里,水缸很大,水又多,沒有人搬得動。司馬光急中生智,拾起一塊石頭將缸砸破,把那個小孩救了出來。
司馬光的這種救人方法好嗎?為什么他能夠想到用這種方法救人?有人則說,司馬光把水缸打壞造成了損失,也不好。你怎么評價這件事情?
思考提示
本題設置是為了讓學生感悟要學會從事實出發,全面看問題,鍛煉靈活:思維的品質。對這個問題可能會引起學生的爭論,建議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并對每個人的觀點進行評價,集思廣益,最后得出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教師可圍繞“從實際出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全面看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的觀點進行點評,為學生提供哲學論點,提高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
2.來自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每年我國約有28.7萬人自殺死亡,約有200萬自殺未遂者,其中,包括在校大、中、小學生。如何對由于學習和升學壓力過大的學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問題。
19
模擬:學習和升學壓力過大者與勸導者的對話。
請學生對他們思維方式進行評價。
思考提示
本題設置的背景是社會關心學生的問題。通過對話展示進行關愛生命的價值觀教育。在思維方式、方法上進行科學世界觀的引導,展現哲學的魅力。建議教師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從正面為勸導者提供哲學論證,讓學生感悟哲學的力量。(教師可圍繞從實際出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全面看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等觀點進行點評。)
六、教學資源鏈接
(一) 名詞解釋
1.世界觀
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看法,包括人們對自身在世界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它是自然觀、社會歷史觀、倫理觀、審美觀、科學觀等的總和。哲學是它的理論表現形式。
世界上的現象紛繁復雜,千頭萬緒,但歸納起來,不外乎是物質和精神兩大類。山川河流、房屋土地、生產工具等是物質的東西;思想、感情、理論等是精神的東西。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精神的關系問題。依據對此問題的回答,各種世界觀可以劃分為兩種根本對立的類型。唯心主義認為,先有精神,后有物質,精神決定物質。用精神的、意識的活動解釋世界。唯物主義則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物質先于意識。唯物主義承認世界的物質性、客觀性,承認物質世界是按其自身的規律運動和變化的。人類社會是統一的,是自然界的一個部分,人的意識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在階級社會中,由于人們的階級地位不同,對周圍事物的看法也不同,因而世界觀是有階級性的。
2.方法論
關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論同世界觀是統一的。用世界觀去指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論。方法論在不同層次上有哲學方法論、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之分。關于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實現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是哲學方法論;研究各門具體科學,帶有一定普遍意義,適用于許多有關領域的方法是一般科學方法論;研究某一具體學科,涉及某一具體領域的方法是具體科學方法論。三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的對立統一關系。而哲學方法論在一定意義上說帶有決定性的作用,它是各門具體科學方法論的概括和總結,是最一般的方法論,對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有著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