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第四單元教案
5、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選取一個有關美國中部大平原上農莊的有關文字介紹、圖片資料和影像資料,并把它們分類成四大塊:“我的家”“我家的農場”“農場的周邊景觀”“日常生活與活動”。
學生準備:課前查閱美國的商品性農業生產情況。
一、 教學流程整體構架
教學活動程序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 大家先來談一談:你腦海中浮現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是一種什么樣的場景? 將學生帶入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激發學習舉。
師生共同探究學習新知 1、顯示以下幾大塊內容:“我的家”“我家的農場”“農場的周邊景觀”“日常生活與活動”。明確學習的主要內容。 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
2、播放“我的家”的有關資料,教師開始針對內容提出各種相關問題。 巧妙地做好范例工作,使學生發揮技能。
3、播放“我家的農場”,并要求在看完后分組展開討論。 讓學生自主探索,從而獲得新知。
4、播放“日常生活與活動”,以學生欣賞為主。 有利于學生學習的一張一弛。
5、請大家把看到的情景結合自己的感受,相互交流一下。然后,請一位同學把這幅美國鄉村生活風景畫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思考、討論交流后,結合實際,暢所欲言,從眾多的內容中達到一種共識。
6、展望未來,要大力進行科技興農,培養為振興我國農業而努力的意識。 從思想情感上來激勵學生奮發努力學習,滲透德育教育。
學法指導 通過讓學生分析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給社會生活帶來的深刻的影響,充分說明了人們適應環境,利用環境協調發展,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從而進行人地辯證觀點的教育,教會學生用聯系的觀點來看問題的方法。
二、 學與教的過程
敘述:前面我們貪圖了湄南河平原上美好的風土人情,反映給我們的是一幅傳統農業生產的美好生活場景。今天我們交到美國中部大平原去領略在現代農業生產條件下的生活圖景。
板書:用機器種莊稼
敘述:喬治熱情地邀請我到他那兒去做客,他住在美國中部的大平原上,他通過互聯網給我們傳來了一些資料。
展示:“我的家”、“我家的農場”、“農場的周邊景觀”、“日常生活與活動”四個框題。喬治告訴我,看了這四大塊內容,就基本了解了他那里的情況。下面我先給大家看一塊內容,然后問幾個問題,讓同學來回答。
總結:實際上,喬治家農莊的特色也就反映了美國中部平原的農業特色。大家可以去閱讀一“閱讀卡”。
市場的變化是影響農業最突出的因素,交通運輸條件的變化也使市場對農業的影響在地域上擴大。美國中部平原的農業是一種商品性農業,其形成就是由自然環境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播放:“日常生活與活動”,包含喬治一家吃飯、旅游、節假日到教學做禮拜、到超市購物、探親訪友、上學過程、家門口做游戲等內容。
敘述:喬治給我們的資料全部看完了。通過這些資料,我覺得他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美國鄉村風景畫。我想請大家把看到的情景,結合自己的感受,相互交流一下。然后,請一位同學報這幅美國鄉村生活風景畫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