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師大版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一單元教案
教學環節
修改完善
第二課時一、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一些獲取信息的途徑,在這些豐富多彩的窗口中我們獲取了許多有用的信息,這節課我們繼續感受它巨大的作用。(板書:窗口豐富信息多)二、新授:1、各種各樣的窗口信息可真多,聽聽收音機和電視、網絡的對話吧。學生自學書p8內容。像電視、互聯網、報紙、廣播等等都是我們進行交流、傳播信息的工具,它們為我們傳播了各種各樣的信息,我們把它們叫做大眾媒體。2、說說你和家人從“小窗口”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如:爸爸喜歡看《新聞聯播》、《今日說法》;媽媽喜歡看服飾、美容方面的節目、雜志;爺爺看《天氣預報》,及時了解天氣情況;外公喜歡《健康報》,了解了許多有關保障身體健康的知識……開車的人喜歡聽交通廣播,可以及時了解路況,如果塞車了就另選他路,減少麻煩;學生愛看少兒節目。通過上網查閱資料,豐富見聞。3、你們看,我們從這些窗口中得到了這么多有益的信息,所以我們應該學會什么呢?小結:看來我們從報紙、雜志、電視、網絡等現代媒體中得到的信息實在是太多了,這些媒體的出現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使人們每一個人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了。三、課堂小結:你有哪些收獲?課題主題二 一本好書知天下
課時
2
教材
分析本主題包括:和好書交朋友;讀好書有方法和開個讀書會三部分內容。
教學
目標
知識
與
能力1、使學生能夠自覺地與好書交朋友,養成讀書、讀好書的習慣,愛護書籍。2、有自覺分辨好壞書的能力。3、掌握幾種讀書的方法,有讀書的經歷。能夠講述自己讀書的故事。
過程
與
方法1. 通過組織活動,培養學生具有讀書的方法,有讀書、思考的能力。
情感
態度
價值觀明白讀書是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
教學
重點自覺地養成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具有讀書的方法,有讀書、思考的能力。
教學
難點能夠自覺分辨好壞書的能力。培養學生喜歡閱讀的良好習慣。
教具
準備
板書
設計和好書交朋友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書籍讀書——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承——傳承——發展讀好書有方法培根的讀書方法:好詞好句記下來,學習別人的寫作技巧。堅持不懈,積少成多。“書簽記憶法”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世界書香日”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修改完善
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 師:書,記錄著歷史,記錄著社會的發展,記錄著人類的進步。讀書可以使人進步,使人成熟,使人快樂,使人改變命運。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就是與書有關。(板書:和好書交朋友)二、新授:1、書有千種萬種,但有好壞之別。閱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閱讀還要糟糕。 說一說你喜歡讀書嗎?讀過哪些書?學生交流,討論,指名2—3人回答。哪些書籍適合小學生閱讀呢?還有哪些書籍適合我們閱讀呢?學生交流,討論,指名1—2人回答。2、介紹名人名言。 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毛澤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莎士比亞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源泉!每一本書都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看到新世界的窗戶。 ——高爾基說說讀到這些關于書籍的話,你有什么感受?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熱愛讀書吧,書是知識的源泉。讀傳記,益處多。4、自古以來,作為傳媒工具,書籍就是人類的好朋友,以書為友,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學生自學書p12故事《牛背上讀書的孩子》并討論書在牛頓的科學研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讀書是對已有人類文化的繼承,使人類的文明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讀書又是對人類文化的發展與創新,只有在繼承前人文明的基礎上,才能有發展,有創新。因此,讀書是繼承,更是傳承,更是發展。5、課后作業:采訪爸爸、媽媽,了解影響他們一生的書籍是什么?并填寫在書里。三、小結你有哪些收獲?教學過程(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