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全冊教案2
5、讓學生講講自己該學習林則徐的哪些精神?
三、狂妄的心,用戰爭說話
1、英國商人用商品打開中國大門的企圖成功了嗎?
用鴉片作為武器打開中國大門的行為得逞了嗎?
被惹惱了的英國商人和英國政府會怎樣呢?
他們決定采用最原始也最野蠻的方式——戰爭,用戰爭迫使清政府屈服,近使清政府將他們所需要的一工拱手奉送給他們。
2、18740年,英國以林則徐禁煙為借口,公然向清政府宣戰。
教師展示地圖,簡述經過:(1)戰爭爆發的標志是英國艦隊到達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2)結束的標志是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這是近代中國被迫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3)戰爭的結果,是清政府被迫向英國支付巨額賠款,并喪失了包括領土主權、司法主權等在內的大量主權。(4)戰爭的影響是中國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四、戰爭原因之我見
英國與中國遠隔重洋,從英國到中國至少需要四個月航程,它們之間為什么會發生戰爭呢?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歸納總結:
(1)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本質需要。工業革命后,英國生產能力提高,需要不斷地擴大原料產地和商品的銷售市場;(2)清政府腐敗無能。戰前,盲目自信、面對挑釁,又手足無措,既不能統一思想,又不去積極備戰;(3)中國科學技術、武器裝備遠遠落后于英國,不能避免被動挨打的局面。
第三課時
一、肥沃的土地,愛你沒商量
1、你知道鴉片戰爭使英國得到了一些什么好處呢?
通過《南京條約》,英國的侵略權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滿足,面對這么多的誘惑,你認為其他的資本主義國家會袖手旁觀嗎?
《南京條約》的簽訂大大刺激了其他資本主國家的侵略野心,在以后半個多世紀中,法國、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對中國發動了十次侵略戰爭,迫使清政府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企圖達到掠奪瓜分中國的目的。
2、剪輯播放甲午中日戰爭、中法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片斷,同時配音簡要介紹戰爭的經過、結果和危害。
3、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小資料”,了解教材圖表中幾個主要不平等條約的內容及影響,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實際,對于這些戰后條約和影響宜淡化處理,只需了解,不需要深入分析。
二、侵略者犯下了滔天罪行
1、播放影片《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火燒圓明園的片段,使學生對英法聯軍的暴行留下直觀而深刻的印象。
看完錄像,你有什么感受?(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在憤怒的情感中感受愛國之心。)
2、請幾個同學分段有感情地朗讀《秋謁圓明園》。
展示圖片:夕陽下的圓明園廢墟。
現在,北京市政府已決定重修圓明園的部分景點,對此曾經有人提出過異議,你認為重建圓明園有必要嗎?為什么?(同學們可以各抒已見,只要言之有理,教師均給予充分的肯定。)
3、播放與八國聯軍侵華相關的錄像。
學生分組有感情地朗讀教材,揭露八國聯軍的侵略罪行。
其中對于清政府賠款的數額,教師可將其折算(“兩”是我國舊制的計量單位,1兩大約等于31克),增強直觀性。
三、 思考與練習
想一想:中國疆域廣闊,人口眾多,應該是強悍而富有的象征,為什么會遭受到這么多的侵略和屈辱呢?請同學們翻閱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