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全冊教案2
通過講故事使學生知道孫中山從事民主革命活動以前的一段經歷,包括兩層意思:一是太平天國歷史(特別是反清英雄洪秀全)對少年孫中山的影響;二是在廣州、香港讀書時接觸了新的思想,認識到清政府的昏庸無能和中國的落后貧弱,立志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2、師生互動---孫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動。
(1)多媒體課件展示:(剪輯片段)清王朝的腐朽,沒落以及西方列強欺凌中國的史實。
(2)學生看完,師問:面對當時的背景,你認為中國應該怎么辦?孫中山和你的想法一樣嗎?他又是怎樣做的呢?帶著這些問題,學生進入下一環節。
(3)自讀探究:學生帶著問題看書,找出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
比一比看誰做得:學生說出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完成后,可向全班同學進行展示(附:示例)
3、模擬現場----答記者問。
孫中山早期領導的十多次武裝起義,都失敗了,但他仍不氣餒,有人問他:“你失敗這么多次了,為什么還不喪氣,總是這樣熱心呢?”讓一個或者一組學生充當孫中山,其他同學充當記者來提問,開展一個“孫中山答記者問”模擬現場活動。
( 通過這個活動,要讓學生知道孫中山及其革命黨人有一種封建王朝決戰到底的革命氣概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教師可以在此因勢刻上導,當我們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應該怎么辦呢?)
三、“與清王朝決戰到底”
1、課件展示:孫中山短發改裝流亡國外繼續從事革命活動的音像資料。
看完短片后,教師啟導:孫中山雖然流亡在外,處境艱難,但與清王朝決戰到底的信念卻絲毫沒有改變,他積極宣傳革命,革命風暴再次高漲,他又號召發動了哪些武裝起義呢?讓我們繼續學習下面內容。
2、看圖講故事:投影一組圖片:黃興、喻培倫、秋瑾、《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紀念碑》、《秋瑾紀念碑》以及朱德等圖片,學生對照書本自學,并結合課外收集的資料,在小組內編寫并講述“黃花崗起義”、“秋瑾英勇就義”及“朱德與辛亥革命”的故事。
小組推薦一位講得最好的同學,在全班進行展示。
學生通過結合歷史圖片自講革命者抗清的故事的辦法,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進行實踐性學習。
3、情景表演:請某一組學生用歷史短劇的形式再現武昌起義爆發的情景,學生表演武昌起義過程,理解什么是辛亥革命。再現歷史,體驗歷史,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創新能力。
(多媒體顯示大背景《武昌起義》。)
4、師生互動:
教師設計一些問題啟導學生:例如,武昌起義后,當時全國的情形是怎樣的呢?清政府宣布退位是在哪一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還是推翻了封建制度?……
學生看書思考后回答。
四、小結本節課內容
五、課外活動:指導學生課外觀看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之《武昌起義》一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提問:武昌起義又被稱作什么?孫中山把清帝拉下馬是在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