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粵教版)
活動:我們也來體驗一下潛水員在水里的感受,憋氣10秒。
交流:憋氣的時候你有什么感覺?我們沒有空氣能活下去嗎?
提問:為什么人在潛水時要帶著氧氣瓶?
目的:通過體驗活動,讓學生認識到人的生命離不開空氣。
【友情提示】
學生學習游泳時可能都有憋氣的體驗,可通過這種情景引起學生回憶憋氣的體驗。我們要特別提醒學生一定不要在水中進行憋氣比賽,那樣會很危險的。
測量10秒內的呼吸次數,這一活動設計的目的是使學生體會到呼吸是我們必不可少的活動,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著空氣。還可利用我們做劇烈運動時,呼吸的次數就會增加,說明我們需要的空氣也就越多。
學生可通過10秒的憋氣感受,讓學生體會和認識人與空氣的關系。
活動2:豆芽的生長
人的生命離不開空氣。但是植物生長與空氣有沒有關系呢?沒有空氣,植物能否生長呢?本活動就是利用豆芽生長的對比(在空氣充足和不充足的條件下)實驗,來探究解決這個問題。
【友情提示】
本活動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對比實驗,證明植物的生長也是離不開空氣的。運用對比實驗時,要讓學生明白,一定要突出主要問題,即做空氣充足和空氣不充足的條件下的對比實驗,要注意控制與實驗無關的其他變量。
觀察豆芽生長的實驗,豆芽生長初期沒有光合作用,只是進行呼吸作用,需要大量的水和氧氣。利用豆芽進行植物與空氣關系的實驗比較方便。實驗時,需要用兩個大小一樣的盆子,盆子內墊有吸水性好的幾張紙(兩個盆子所墊的紙一樣多),分別在兩個盆子上裝水,使所墊的紙吸透水為宜;在兩個盆子里放同樣多的綠豆,一個盆子用塑料袋包牢,另一個盆子不蓋任何東西;兩個盆子要放在同樣通風、陰涼的地方,數天后,豆芽就長出來了,這時我們就可以看到:沒有包塑料薄膜的豆芽長勢很好,而用塑料袋包裹著的豆芽長得很差,這說明了植物的生長也離不開空氣。
【引申的問題】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白天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夜晚也要進行呼吸。
課前準備:學生做豆芽生長對比實驗用的小容器。
導入:出示豆芽生長對比實驗圖片。
交流:豆芽在兩種條件下的生長情況如何?
目的:利用豆芽生長的對比實驗,使學生明白植物的生長也離不開空氣。
教后記:學生能明白人和植物的生長也離不開空氣。
第四課時:網上學: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空氣環境?
任務:了解當地的空氣環境情況。
調查:確定主題(如出現藍天天數記錄、當地空氣污染情況調查等),以興趣小組的形式開展調查。
方式:通過訪問師長、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當地空氣環境的情況。例如,可以記錄當地一定時間周期內出現藍天天氣的天數,或者不同區域環境(公園、校園、住宅小區、工廠廠區等)中的空氣環境情況。
整理:收集整理調查資料(包括圖片、文字、錄像等),撰寫調查報告或觀察記錄。
交流:在班級開設專題展區,展示各專題小組的成果。
生命離不開空氣,空氣的質量關系到人體的健康,從了解自己周圍空氣環境、利用自己的經驗,上網交流自己的想法。
【友情提示】
這一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搜集資料和討論的方法,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空氣狀況,向學生滲透珍惜和保護我們的空氣環境、珍愛生命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