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粵教版)
實驗l
用來檢驗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氣及腐殖質。當把半杯清水緩緩注入杯中的土里,輕輕晃動一下,會看到土壤中冒出許多氣泡和浮在水面上的植物殘體。這說明土壤中含有空氣和腐殖質。
實驗2
將挖出來的新鮮土壤放入一個飲料瓶中,擰緊瓶蓋,放到室外陽光下,過一段時間,飲料瓶內壁上會附著許多小水珠。這說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實驗3
放小半杯的土壤到杯中,加水至大半杯,然后攪拌,使水和土壤充分混合,靜置一段時間后,土壤在水中會分成兩層,上層是顆粒較細的黏土,下層是顆粒較大的砂。
以上3個實驗,都應該在學生對“土壤里有些什么東西?”這個問題做出假設的情況下,再激發學生設計方案進行實驗研究。學生的實驗方案不必局限于教材中的方法,只要能夠驗證假設,方法可以多樣化,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創造能力。如果學生想不出合適的方法,我們可做適當的引導。實驗方案確定后,有關方法和注意事項應做適當講解和補充。
從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選擇性,以及提高探究效率等方面考慮,不同小組可以選擇不同的實驗項目進行研究,實驗完成后再作充分交流,達成共識。3個實驗也可以穿插進行(實驗2、實驗3可先做處理,等待實驗現象的出現,把實驗l放到后邊)。
【引申的問題】
不同土壤中所含的成分都相同么?
提問:通過上幾節課的觀察研究,我們已經對土壤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那到底土壤里面有些什么東西呢?剛才同學們說出了不少你們認為土壤里有的東西,怎么證明你的猜想呢?
思考:學生小組討論證實猜想的方法,并討論方法的可行性,教師進行點撥引導。
實驗:教師說明實驗要求,學生分小組動手進行實驗。可參考教師教學用書上的實驗順序。
交流:通過這幾個實驗,可以發現土壤里有什么?
目的:讓學生對“土壤里有什么這個問題出假設的情況下,在激發學生設計方案進行實驗研究。學生的實驗方案不必局限于教科書中的方法,只要能夠驗證假設,方法可以多樣化,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作業:不同土壤中所含的成分相同嗎?可以設計簡單的實驗證明嗎?”
教后記:通過仔細觀察和動手實驗學生能了解土壤的分層成份。
第三課時:拓展:砂土、壤土和黏土
通過定性研究知道了土壤的組成,那么根據土壤的組成如何進行分類呢?可以利用觀察土壤、捻一捻土壤、把土壤放到燒杯中加水攪拌并放置一一會后觀察現象等方法,了解根據組成土壤物質粗細的比例不同的分類。
【友情提示】
“砂土、壤土和黏土”的拓展活動是對土壤研究活動和所關注知識的適當引申。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時間允許,這方面的資料可以適時提供。
研究土壤性質的活動更適合安排在課后進行,可在課上做些方法上的指導。
導入:出示三種土壤的標本。這是波波、琪琪和妍妍在不同的地方采集的一些土壤的樣本。請同學們看看它們相同嗎?
觀察:分小組觀察砂土、壤土和黏土,看看它們有哪些不同。填寫實驗記錄表。
教后記:。學生聽得很認真。
第四課時:拓展:從巖石到土壤
課本中的圖片顯示了巖石的變化過程,讓學生知道土壤是由巖石逐漸變化而來的,但這個過程是個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