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粵教版)
收集資料和討論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學生在前面的科學學習過程中已經初步接觸了類似的活動,進行專題學習,仍需指導學生如何通過網絡學習,教給學生上網的方法,提供相應的網站、網址。暫時不能進行網上學習的,可在班上進行交流。
教后記:通過討論,學生能明白生命離不開空氣,空氣的質量關系到人體的健康。
五.從巖石到土壤
教學目標:科學知識:
(1)經歷一個觀察巖石特點的活動過程,獲得一些利用觀察和使用簡單工具認識巖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2)能根據自己對巖石的認識進行簡單分類,并了解科學上的分類。
(3)了解巖石的用途以及對人類生活的意義等。
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的觀察、分類和描述能力,通過小組的形式,提高與別人合作力。
(2)培養通過查閱資料獲取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小組合作的團隊精神和樂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學素養。
重難點:對巖石的觀察和分類設計。
教學準備:
教師:收集有關巖石的資料片斷或圖片、具有代表性的各種各樣的巖石、小鐵錘、放大鏡、紙片等。
學生:收集大自然中的巖石。
任務驅動頁
活動情景:哪里的石頭最多?山上的石頭最多,在我們生活的周圍也有許多石頭,學生可能都玩過石頭,那么對石頭的認識有多少呢?我們可以從石頭的顏色、形狀、硬度、結構以及巖石的用途來認識巖石。
8.堅硬的巖石
第一課時:活動1:觀察石頭
這項活動包括兩部分:介紹和交流各自采集的巖石標本;觀察這些巖石的特征,并進行記錄。
從展示到仔細觀察,是引導學生由一般地看,到科學地觀察,并進行觀察記錄,引導學生如何觀察,并培養科學的觀察記錄習慣。
【友情提示】
“把找到的石頭洗凈展示給大家”意在組織學生對巖石進行展示交流,既是對活動情況的交流和激勵,也有利于學生對當地的巖石情況多一些了解。把石頭洗凈是為了使觀察更準確、養成良好的習慣,此要求可以在采集巖石活動之前提出,直接帶來干凈的巖石標本。為了使每個小組在觀察活動中保證材料的多樣性,可以對擁有不同巖石標本的學生進行適當分組搭配,便于學生盡可能觀察到多種巖石。
觀察巖石特征的活動,情景圖和卡通學生的對話提示了觀察活動的內容和方法:用鐵釘劃一劃,看它硬不硬;看一看巖石上面的花紋和圖案;看一看巖石的形狀……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共同研究、討淪從哪方面進行觀察、如何觀察、用什么工具進行觀察,共同確定觀察活動的方案,使學生的觀察活動更具有目的性、更得法。應要求學生養成邊觀察邊記錄的習慣,學生的觀察所得和表述方式(如文字、圖畫等),只要是客觀真實和有效的,都應得到認可和尊重。
應提醒學生在觀察巖石時注意安全,以免被碰傷或劃傷;為避免損壞課桌,可以把巖石放在地面上進行刻劃、敲打。
【引申的問題】
地質學家是怎樣采集和觀察巖石的?
討論:你打算從哪些方面對采集回來的石頭進行觀察?
思考:觀察石頭的方法。
交流:學生匯報。教師指導學生可以利用鐵釘等工具對巖石的硬度進行檢驗。
觀察:分組觀察石頭,并記錄觀察結果。
作業:鼓勵學生課余觀察更多的巖石,并注意對觀察結果進行與課本相類似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