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粵教版)
:活動2: 給石頭分類
巖石是各種各樣的,怎樣分類呢?可引導學生從顏色、硬度、形狀等方面進行分類。
【友情提示】
“用自己的方法給找到的石頭分類”既是對觀察活動結果的整理,也是研究巖石的重要方法。教材提出“用自己的方法”,意在激發學生在分類時對豐富多彩的巖石進行發散性處理,也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巖石的特征和多樣性。對于學生的分類結果,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多種方法的分類,并充分表述理由。
對于學生的分類結果,可以借助實物展臺進行展示,也可以循環參觀各小組的分類。
【引申的問題】
科學家是怎樣對巖石進行分類的?
提問:剛才同學們都對你們組的巖石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并對它們的特點進行了記錄。如果現在你要把它們進行分類,你打算怎樣做?在分類的過程重要注意哪些問題?
討論:分類的方法。
交流:小組匯報。
小結:對于巖石的分類,各個小組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有的小組按巖石的顏色分,有的……好,下面各小組就按你們自己的方法對你們組的巖石進行分類吧!記住把你們的分類情況記錄在你的課本上(尊重學生的分類意見,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對巖石進行分類,比如按顏色、軟硬、大小、輕重等方面去分類)。
活動:小組活動、對巖石進行分類。
交流:小組派代表匯報分類情況。
小結:分類的依據。
教后記:通過仔細觀察和動手敲擊學生能明白巖石的一些普遍特征。
第二課時:拓展:巖石里有什么?
本活動是一項有利于滿足學生探究欲望的有趣的活動。當學生敲開巖石,從巖石斷裂面上可看到里面色彩不同、形態各異的礦物質時,對巖石、礦物問題進行深度研究的探究欲一定會得到進一步的激發。
【友情提示】
可將此項活動安排在課后,但特別強調注意加強安全措施(如戴防護眼罩、將被敲打的巖石圍護起來等),在成人的監護下進行。
提問:在上節課當中通過觀察,分類,我們為巖石的研究開了個頭。單憑眼睛去觀察,大家覺得能真正了解巖石嗎?
媒體:出示某種巖石的圖片:巖石外層和里層的顏色完全不相同。
任務:看來要進一步研究巖石還需要研究它里面的結構。讓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用小鐵錘把你們帶來的巖石敲開,仔細看看,你們在巖石里發現了什么?
活動:學生小組活動,敲開巖石并觀察。在活動時,必須注意安全,負責敲石的同學必須佩帶護目鏡!
匯報。
小結:敲開巖石后不少同學發現了各種各樣顏色不同的“小石子”,這說明了什么?我們把這些不同顏色的“小石子”稱為“礦物”。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各種不同的礦物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巖石。
媒體:播放“巖石里有什么”視頻。
作業:關于巖石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希望各小組找到自己有興趣的課題,課后繼續研究好嗎?教后記:通過仔細觀察和動手敲擊學生漸漸接受了礦物質這一新鮮詞。
第三課時:網上學:巖石展覽會
通過讓學生搜集巖石圖片,并集中起來供學生學習,使學生認識更多的巖石和了解巖石更多的用途;通過上傳到小學科學網,了解不同地區巖石的特點,增加對巖石的認識。
【友情提示】
“巖石展覽會”的網上學
網上學:活動,對于培養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研究科學問題、提高學生的網絡信息的技能和審美素養都很有意義。教師可參與,并對學生的選材和展示活動給予及時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