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粵教版)
第一課時:活動1:我一天喝多少水?11/10
提出問題:我們都需要喝水,你通常每天喝幾杯水?一杯水有多少呢?
學生匯報交流。
談話:(出示常見的礦泉水瓶、易拉罐等容器,這些通常有容量說明)我們可以用這些容器來估算我們每天喝多少毫升的水!仔細觀察一下,你手中容器是多少毫升?
提問:我們如何利用這個瓶子計算一杯是多少毫升呢?各小組試試看。
學生邊討論邊嘗試。
匯報交流自己估測出一杯水的容量。
提問:再根據你一天喝幾杯水,來計算一下,你一天喝了多少毫升的水?
學生計算并記錄。
討論:如果我們一天喝的水比較少,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教師介紹:(圖文資料)人類在缺水的情況下會出現的不良狀況。
作業:觀察你常見的動物是怎樣喝水的。
拓展:動物都需要水嗎?
提問:你見過哪些小動物喝水?所有的小動物都要喝水嗎?
學生討論后匯報。
提問:(出示蝗蟲吃葉子圖片)見過蝗蟲喝水嗎?它不需要水嗎?
學生觀察圖片思考回答。
教師補充說明:蝗蟲有咀嚼式口器,吃植物的葉子,吸取植物中豐富的水分。對有些動物,人們一般是觀察不到它喝水的。這是因為,這些動物的食物中含有豐富的水分,這些水分可以滿足這些動物生命活動的需要,所以這些動物不再需要單獨需要地“喝”水
教后記:學生知道看礦泉水瓶的標簽來判斷自己喝了多少水。量杯和量筒學生會看,但想象不出1ml是多少。
第二課時:活動2:植物也“喝水”?
課前活動:觀察農田里的莊稼在水分充足和不充足時的長勢。
談話:生活中父母或自己多久要澆一次水,為什么要澆水?如果不按時澆水,莊稼可能會怎樣?
學生匯報交流。
媒體:播放“自動澆灌”和“人工澆灌”的視頻。
提示:在雨季充沛的時候,不用人工澆灌。
提問:(出示各種植物圖片))這些植物“喝”的是哪里的水?
學生討論匯報交流。
(出示圖片或視頻——植物發達的根系)介紹植物是怎樣從地下吸收水分的。
作業:觀察各種植物的莖、葉、花、果實中的含水情況。
網上學:珍惜水資源
任務:了解家鄉的水資源的狀況。
調查:確定主題(如當地大湖干涸情況調查、江河水污染情況調查等)后,以興趣小組的形式開展調查,通過訪問師長、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當地的水資源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整理:收集整理調查資料(包括圖片、文字、錄像等),撰寫調查報告。
交流:在班級開設專題展區,展示各專題小組的成果。
教后記:學生說出許多生活中節水的例子。如用洗澡的水來沖廁所或澆花。
四、認識空氣
科學知識:
(1)感受空氣的存在并了解其性質。
(2)通過探究活動發現空氣能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
(3)知道壓縮空氣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能力培養:
(1)能用多種的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2)學會利用多種感覺器官進行觀察,學會進行分析并利用實驗進行驗證。
(3)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獲得對事物的進一步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培養探究事物的精神。
(2)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平常的小事,交流在觀察中發現的現象,并嘗試說出從觀察中所感悟到的科學道理。
6.看不見的空氣
單元綜述
空氣無處不在,它既看不見,又摸不著。空氣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呢?這種物質有什么性質?它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本單元就是通過觀察、實驗、搜集資料等多種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了解和認識空氣的性質與用途,了解空氣也是生命之源,初步形成愛護空氣環境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