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上冊教案(表格式)
教學反思
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
課 題美麗的彩虹
教學目標1. 能進行簡單的分解陽光實驗和光的混合實驗;2. 能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和實驗工具;3. 能夠對陽光的分解和單色光的混合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4. 能夠大膽想像陽光的色彩;5. 愿意和同學合作進行關于顏色的探究活動;6. 認識太陽光是由多種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這些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也能形成白光;7. 知道利用三棱鏡可以分解陽光;8. 了解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重 點能利用原理制造彩虹。
難 點制作牛頓盤,研究牛頓盤將分解成的各色混合成白光。
教 具分組材料:學生活動記錄本,三棱鏡、水槽、水、小鏡子、白色卡片紙、制作牛頓盤的套材。
方 法
教學過程一、引入:師:“同學們見過彩虹嗎?天空中神奇美麗的彩虹充滿詩意,令人神往!我們能不能也制造出這樣的彩虹呢?”二、探究內容:1. 做一個水棱鏡。(1)教師演示三棱鏡分解陽光的實驗,在室內可用投影儀射出的光代替陽光。① 認識分解陽光的方法、工具。② 認識太陽光譜中各種顏色的光(赤、橙、黃、綠、藍、靛、紫)。③ 尋找太陽光譜的規律。(2)用水棱鏡分解陽光。① 用小鏡子、水槽和水制作水棱鏡。② 想辦法用水棱鏡制造彩虹。③ 看看水棱鏡分解出的太陽光譜的特點。(3)拓展活動。① 交流在生活中看到的彩虹。② 思考并討論彩虹的形成原因。③ 試試在課余時間用其他方法制造彩虹。2. 制作牛頓盤。師:“太陽光被三棱鏡分解成了多種顏色的光,那么這些光混合后還會形成白光嗎?”(1)討論:用什么方法可以混合太陽光譜中各種顏色的光?(2)制作牛頓盤。① 用7張彩色紙板、圓珠筆、剪刀等完成牛頓盤的制作。② 逐一選擇兩張至多彩色盤,探究各種組合產生的效果。③ 交流探究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疑問和有趣的發現。三、全課總結。四、課后拓展。1、 討論并設計一至兩個小實驗,研究如何由單色光混合得到白色光。2、 創造條件實驗自己的想法。
教學反思
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
課 題陽光下的物體
教學目標1. 會使用溫度計正確測量陽光下和背陰處地表的溫度,并進行比較;2. 能根據測量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有根據的解釋;3. 愿意與同學合作,進行;4. 能夠對紙筒溫度的細微變化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并能作好觀測記錄;5. 能堅持觀測、記錄;6. 愿意與同學合作進行連續的探究活動;7. 認識不同顏色的物體在陽光下吸收熱量的多少是存在差異;8. 知道物體在陽光下的溫度與吸引太陽熱量的多少有關。
重 點感受不同顏色的物體吸熱的不同。
難 點探究物體在陽光下的反射。
教 具分組材料:學生活動記錄本,溫度計、白紙、黑紙等多種彩色紙、木板、鋁箔、墊子、鑰匙、剪刀、玻璃杯、塑料杯、平面鏡。
方 法
教學過程一、引入:師:“太陽是人類光明使者,在大白天即使沒有太陽光直接照射的室內,也是亮的,這是為什么呢?這些光是從哪兒來的呢?”二、探究內容:1. 物體對太陽光的反射。(1)討論。① 商討研究物體反射光的方法。② 如何記錄物體反射光的強弱。(2)探究活動。① 根據預測將多種物體按反射光的強弱排序。② 科學、準確地記錄。③ 找找實際結果和預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物體預測實際結果(3)交流。① 交流探究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新的發現。② 物體的什么特征影響物體反射光的本領?2. 測量溫度變化。(1)討論。① 為什么要選用白色、黑色的紙筒?② 研究的方法和步驟是什么?③ 還需要什么工具?(2)探究活動。① 研究并制作紙筒。(注意在紙筒底部放石子等重物,使紙筒能夠穩定。)② 讓兩個紙筒同時在陽光下工作。③ 用溫度計準確地測量兩個紙筒溫度的變化。④ 預測多種彩色紙溫度變化的情況。⑤ 用手感知多種彩色紙在陽光下的溫度。⑥ 用表格或拄形圖分析整理數據。(p31表)(3)交流。① 經過研究和數據整理,得到什么結論?② 多種彩色紙中,哪種紙的溫度上升得快?③ 為什么會是這種結果?三、全課總結。四、課后拓展。找找家里有哪些物體能反射陽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