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三單元 《光與我們的生活》教案
鏡子的用途很廣, 你能說一說它有什么用途嗎?
1、學生討論交流。
2、每組推選一名在班上說說。
小結:彎道反光鏡、汽車后視鏡起到了觀察擴大范圍的作用;平面鏡具有可以成像的作用;室內裝飾鏡具有可以成像的特點,使室內景物成像后,可以使人產生室內空間擴大的感覺;太陽灶說明鏡子反射的太陽光會聚到一點,所產生的高溫可以用來燒水、做飯。
自由活動:
1、出示萬花筒,讓學生觀察,引起學生的興趣。
2、學生模仿制作萬花筒。
評價:
根據課堂上的實際情況,可以敘述方式評價,也可以采用星級評價。
拓展活動:研究生活中更多的用到鏡子的物品,了解鏡子起到的作用。
板書設計:三種鏡子所反射景物的范圍不同,凸透鏡反射的范圍最大;凹透鏡反射的范圍最小;平面鏡反射的范圍居于凸透鏡和凹透鏡之間;三種鏡子所成的像與實際物體相比有較大變化。
教學后記:學生知道凸透鏡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透鏡中的影像是上下顛倒的。
11、潛望鏡的秘密
一、教學目標:
1.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通過對潛望鏡內部結構的研究,使學生能利用語言、文字、繪圖等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通過課前搜集和整理有關潛望鏡的資料,使學生學會利用書籍及其他信息源獲取信息。
2.通過制作潛望鏡的活動,使學生學會欣賞、評價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積極查閱資料,關心新科技、新發明。
3.認識平面鏡反光性質的應用;會制作簡易潛望鏡。
二、學生準備:
1.課前搜集有關潛望鏡的文字、圖片資料。
2.制作簡易潛望鏡的材料:條形紙盒、粘紙或雙面膠、美工刀、鏡子或鏡片等。
三、教師準備:
1.有關潛望鏡的圖片、文字資料。
2.自制簡易潛望鏡。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通過玩鏡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學道理,還記得是怎么玩的嗎?生(齊):記得!師:在小組內說一說(學生小組內交流)師:哪個小組用兩面鏡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生:我們小組做到了。師:上來說說你們的做法,演示給大家看一看。生:(邊演示)我們是這樣做的:兩個鏡片,一個斜對著窗外要觀察的景物,不斷調整另一個鏡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現在看到了,大家過來看看吧!(教師指派幾個同學觀看)師:看到了嗎?生:看到了。師:從剛才這個小組的做法你聯想到了什么?生1:我想到了我們做的“傳光游戲”,當時我們用了4面鏡子。生2:我想到了潛艇上用的潛望鏡。我從百科全書上看到潛望鏡就是利用兩個平面鏡做成的。師:你知道的真多!(豎起大拇指)他說得很有道理,潛望鏡就是利用鏡子能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反光)原理制成的,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潛望鏡的秘密。(板書課題)
2.交流資料,整體感知。師:課前同學們搜集了一些關于潛望鏡的資料,結合自己對潛望鏡的認識,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資料的情況。)師:哪個小組先說一說通過交流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生1:我們知道潛望鏡開始只是用在潛水艇上,后來又發展到陸地上,主要在軍事上用的多,這是我們小組找到的一張潛望鏡的圖片。(學生到實物展臺上展示圖片——一張潛望鏡實物照片)生2:我們小組找到了潛望鏡的發明過程,我讀給大家聽:潛水艇通過調節浮力達到潛浮的目的。1897年,萊克建造了一艘采用雙殼設計的潛艇。當時所有的潛艇潛水后只能盲目地行駛,只有當潛艇升到接近水面時,才能夠通過舷窗看到水面的情況。萊克設想制造出一種既不易讓敵人發現,又可以在水下看到水上情況的儀器安在潛艇上。他買來一大堆各式鏡子,試著制造。19xx年某一天,他偶然地找到了正確的組合。他希望看到的街道和海港清晰地展現在他眼前。后來,他又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找一位光學教授合作,終于找到了正確的組裝方法。他把它裝在他制造的潛艇上,這就是后來固定的和可旋轉的潛望鏡的前身。至此,潛艇才第一次有了眼睛,再也不用在水下的黑暗中盲目游動了。師:通過聽這個小組找的資料,你知道了什么?生2:我知道原來潛水艇上沒有潛望鏡,后來是一個叫萊克的人發明了潛望鏡。生3:我還知道萊克從1897年制造了潛水艇后就研究潛望鏡,直到19xx年才制造成功,用了五年時間,說明他很有毅力。師:你體會得很深刻,很多科學研究和成果需要科學家用幾年、幾十年、甚至一生或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科學研究就需要這種毅力和精神。生4:我從中知道了潛望鏡是用很多鏡子做成的,而且必須正確的組裝才行。師:還有關于潛望鏡的其他信息嗎?生5:我們組還有,是在陸地上用的潛望鏡,還有夜視功能。師:有圖片嗎?生5:有!師:到實物展臺上展示一下。生5:(邊展示)這是陸地上用的潛望鏡,是潛艇用潛望鏡的發展,士兵可以利用它偵察敵人陣地上的情況。這個潛望鏡還有夜視功能,可以在漆黑的晚上使用,而且非常輕便,利于攜帶。… …